病態共生,女性如何走出漿糊般的關係守住個體邊界(2)

編輯:東方女性2019-03-14 16:28心理健康
字體:
瀏覽:157次

  但是沒有人想要處於這樣的關係中,換言之,媳婦也想有自己的廚房,成為自己廚房的主控者而不僅僅是一個打下手的服務者,所以矛盾自然而然發生在那些看起來不值一提的小事之中了。

  當新婚的兒子兒媳和父母分居的時候,這種父母關係邊界的模糊表現在父母在做客或者在兒媳坐月子過來幫忙的時候,再一次試圖在本該是兒子和媳婦的地理領域成為主要控製者和主導人。常見的思維是這是我的父母,怎麼能把他們當做客人呢。事實上,正是這種明顯的主客之分在保有了各個成年人之間獨立的邊界之後避免了很多矛盾的發生。

  和父母之間這種模糊的邊界關係會進一步在不知不覺中延伸到我們其他的社會關係中,比如一些重要的社會關係,親密關係,親戚關係,親子關係等和一些次重要的社會關係如朋友關係,同事關係等等。我們在崇尚集體潛意識的文化中將自己和他人捆綁起來,以此獲得親密感,安全感和聯結感,所以我們希望伴侶能夠猜得到我們未說出口的話,所以我們的七大姑八大姨成為我們婚姻、人生的熱絡建議者。我們為了融入集體,毫無底線和原則為朋友、為同事做那些她們應該自己做的事情,到最後我們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沒有得到任何滋養,反而被拖累,覺得疲乏甚至是厭倦。

  這種模糊的侵蝕性甚至帶有攻擊性的關係使得很多女性失去自我,一味的為了關係而活,而當這些脆弱的關係崩塌和消散的時候,女性自身也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