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買,女性和物品的關係狀態象征著什麼?
很多人對於節日慶祝的典型方式已經無法脫離購物和消費,尤其當個體暴露在鋪條蓋地的不同節日商品營銷模式以及習慣以消費作為攀比的商品社會中。很多人之所以抱著這樣的心態和意識並不是因為她們需要很多東西,而可能隻是被消費和商品作為價值衡量和自由選擇的文化意識形態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塑造,從而將他人的商業炒作和經濟目標當做自身選擇和追求的一部分,成為脫離自身的分裂的存在。
我們的自我似乎總是和我們所占有的物品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一個人的價值和地位的表現往往在於她的擁有物,比如她的衣服的價格,化妝品的品牌,她所住的房子,開的車子。她們的自我人格分裂在這些東西中,並以此來彰顯自身人格的總和。然而這種自我和物品之間的關係卻並不像表麵所表現的這樣光輝、和諧,反而揭示了女性內在自我的不確定感和不穩定。
一位女性搬家的時候聲稱自己寄回家兩大箱子書,然而她連完整的一本都未曾讀完。工作四小時,追劇七小時,翻開書看了五分鍾之後的深夜十二點,她拍了照片展示自己正在讀書,看起來似乎是十分完美的一天。就像她展示的任何她所擁有的物品一樣,這些物品對於她來說更多的隻是展示品,在營造一種形象,告訴他人這些物品的表麵價值和潛在價值就是自身價值的一部分。
然而,這可能確實是自身價值的一部分,但也僅僅是物品本身的商品價格而已。這就像一個覺得吉他很酷,並且想學吉他的女性買了一把吉他之後將它像他人展示一樣,她所展示的東西僅僅是這個吉他本身,也就是這把吉他的真實價格。而真正成為一個吉他高手所需要的時間、精力以及努力的難度則遠遠超過獲得一把吉他的難度。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輕易獲得一把吉他,但是想要真正成為一個吉他手或者即使是一個業餘的吉他熟練者的難度卻遠遠大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