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康複訓練 小兒腦癱康複的六個原則
1、循序漸進原則。
由於腦性癱瘓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日複一日,有耐心地訓練。各種功能的恢複主要靠在醫生和家長的幫助下由患兒自己鍛煉。所以,各種動作必須先讓患兒適應。如不會坐的患兒,讓他自己坐,也可以把一個功能分解成幾個動作讓患兒聯係,每天的訓練時間要有計劃且不要過長,以免患兒產生疲乏,厭倦,反感,不願合作等不良情緒。訓練要多樣化,使患兒覺得有新鮮感,以提高他們訓練的積極性。
2、不代替原則。
腦性癱瘓兒童每一項動作不可能都能由自己來完成,家長必須幫助他們。但必須強調的是,幫助絕不是代替。如吃飯,有的患兒自己能慢慢吃,但姿勢不正確,容易把衣服弄髒,家長隻能幫助糾正其不正確的姿勢,而不能喂他們吃。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幫助患兒用正確的姿勢來拿勺吃飯,時間長了就會習慣,孩子能自己吃飯了。
3、不過分照顧原則。
許多患兒家長總因可憐孩子而不自覺的過分照顧;實際上這既無必要,又不利於孩子的訓練。久而久之,過多的關照勢必養成孩子的懶惰和依賴心理。因此,訓練時一定要讓患兒配合每一個動作。患兒注意力不集中時,家長可以拿玩具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各個動作上,但切勿過分照顧;凡是患兒自己能完成的動作,盡量讓他們自己完成。
4、不斷重複原則。
腦性癱瘓兒童每恢複一項功能,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反複地進行訓練,才能最終鞏固下來。同時,隻有待某一動作定性後才能進行下一個動作的訓練。訓練時要遵循示範,等待,鼓勵,再等待,再示範的原則。因患兒每完成一個動作都相當困難,並且會經常出現反複(如有的患兒能獨立走幾步了,過幾天卻又一步也走不了)。所以,患兒對每項功能,每個動作,必須反複練習,才能得到最終的恢複。
5、避免不正常用力原則。
由於患兒長期處於某種異常的活動範圍之內,從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肢體異常。引起異常姿勢的主要原因是不正常用力問題,不正常用力越嚴重,異常姿勢也越嚴重。如果不正常用力得不到及時糾正,必然使患兒肌張力增高,導致功能障礙的加劇。因此避免不正常用力,是患兒康複訓練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如患兒在平路上勉強能夠行走時,就不要急於讓他練習跨越障礙物或上、下樓梯。
6、正麵激勵原則。
由於許多患兒因各種原因而從沒有進行過規範的關節活動和訓練。因此,一旦接受大運動量、分解式的強化功能訓練,便難以接受。多數患兒會出現哭鬧和不配合現象而影響康複訓練效果。所以不僅要根據患兒的體質、心態等,合理地、有計劃地安排訓練時間,避免患兒過於疲勞而產生厭倦,反感情緒。日常訓練中要盡量想辦法引導患兒的注意力,要充分了解患兒心理,注意利用語言、兒歌或物品來引起患兒訓練興趣;注重少批評多表揚,練得好還可以適度獎勵,讓孩子經常保持一種成就感。必須明白,過於溺愛或嚇唬打罵都會使患兒造成心理壓力,進而逃避、拒絕配合訓練,而最終影響康複效果。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病不在難以醫治,更何況是孩子。小兒腦癱不要放棄希望或許就會給他一個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