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式頭針療法 各刺激區的定位及主治疾病

編輯:東方女性2015-11-28 09:28中醫養生
字體:
瀏覽:336次

  焦氏頭針是針灸學中頭針療法的一種,以大腦皮層機能定位為理論依據,以針刺為手段治療各種疾病的頭針療法,臨床常用於腦源性疾病進行針療。

  刺激區的定位及主治疾病

  為了準確地掌握刺激區的定位,首先要確定兩條標準線。前後正中線:是從兩眉之間至枕外粗隆下緣的頭部正中連線。眉枕線:是從眉毛上緣中點至枕外粗隆尖端的頭側麵的水平連線。

  1)視區

  從枕外粗隆頂端旁開l厘米處,向上引平行於前後正中線的4厘米長的直線。

  主治:皮層性視力障礙。

焦式頭針療法 各刺激區的定位及主治疾病

  2)胃區

  從瞳孔直上的發際處為起點,向上引平行於前後正中線的2厘米長的直線。

  主治:胃痛及上腹部不適等。

  3)運動區

  相當於大腦皮質中央前回在頭皮上的投影。上點在前後正中線中點往後0.5厘米處;下點在眉枕線和鬢角發際前緣相交處,如果鬢角不明顯,可以從顴弓中點向上引垂直線,此線與眉枕線交叉處向前移0.5厘米為運動區下點。

  上下兩點之間的連線即為運動區。將運動區劃分為五等分,上1/5是下肢、軀幹運動區。中2/5是上肢運動區,下2/5是頭麵部運動區,也稱言語一區。

  主治:運動區上1/5,治療對側下肢及軀幹部癱瘓;運動區中2/5,治療對側上肢癱瘓;運動區下2/5,治療對側中樞性麵神經癱瘓,運動性失語,流涎,發音障礙等。

  

  4)平衡區

  相當於小腦半球在頭皮上的投影。從枕外粗隆頂端旁開3.5厘米處,向下引平行於前後正中線的4厘米長的直線。

  主治:小腦性平衡障礙。

焦式頭針療法 各刺激區的定位及主治疾病

  5)感覺區

  相當於大腦皮質中央後回在頭皮上的投影部位。自運動區向後移1.5厘米的平行線即為感覺區。

  上l/5是下肢、頭、軀幹感覺區;2/5是上肢感覺區;下2/5是麵感覺區。

  主治:感覺區上1/5,治療對側腰腿痛、麻木、感覺異常、後頭部、頸項部疼痛、頭鳴;感覺區中2/5,治療對側上肢疼痛、麻木、感覺異常;感覺區下2/5,治療對側麵部麻木,偏頭痛,顳頜關節炎等。

  

焦式頭針療法 各刺激區的定位及主治疾病

  焦氏頭針操作時的注意事項

  ①對腦溢血患者,須待病情及血壓穩定後方可進行頭針治療。凡並發高熱、心力衰竭等症時,不宜立即采用頭針。

  ②頭部因長有頭發,因此,尤其須做到嚴密消毒,以防感染。

  ③毫針推進時術者手下若有抵抗感,或患者覺疼痛時,應停止進針,將針往後退,然後改變角度再進針。

  ④由於頭針的刺激較強,刺激時間較長,術者須注意患者表情,以防暈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