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的治療方法 艾灸療法根治凍瘡不反彈

編輯:東方女性2015-11-28 12:48中醫養生
字體:
瀏覽:128次

  凍瘡是由於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損害,凍瘡是冬天的常見病,尤其是兒童、婦女及老年人,凍瘡一旦發生,在寒冷季節裏常較難快速治愈。艾灸療法可以治療凍瘡。下麵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下。

  方法一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2、治法

  艾卷點燃後,以雀啄灸法,直接將燃著端接觸阿是穴,以每秒鍾快速點灸2~3次為宜,患處有輕度灼痛或灼熱感,但不會留下疤痕。每次5~10分鍾,每日或隔日1次,7次為一療程。

  方法二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2、治法

  視凍瘡大小,將生薑切成約2毫米薄片,置於瘡麵上。再將艾絨作成小指腹大的艾炷,安放於薑片上施灸,當患者感到灼痛時,醫者可略略來回移動薑片(注意不可離開瘡麵)。每處灸3~5壯,每日1次,5次為一療程。

  附:阿是穴無固定名稱與位置,以病痛局部或與病痛有關的壓痛或緩解點為腧穴。

  艾灸的作用

  1、溫經散寒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脈中流行,完全是由於“氣”的推送。各種原因,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等,都可影響血氣的流行,變生百病。而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澀,也就是說,氣血的運行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靈樞·禁服》亦雲:“陷下者,脈血結於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應用其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痹的作用。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灸法可用於血寒運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痹證、腹瀉等疾病,效果甚為顯著。

  2、防病保健

  我國古代醫家中早就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並提出了“防病於未然”、“治未病”的學術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這在古代文獻中有很多記載。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到;在“犬所齧之處灸三壯,即以犬傷法灸之”,以預防狂犬病。《備急千金要方》有“凡宦遊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

  說明艾灸能預防傳染病。《針灸大成》提到灸足三裏可以預防中風。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氣盛,陽氣足,精血充,從而加強了身體抵抗力,病邪難犯,達到防病保健之功。現代,灸療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3、調整亞健康

  艾灸在現代主要是調理亞健康,現代人的很多亞健康問題,如腰酸腰痛、失眠健忘、頸肩痛、女性宮寒月經不調等都可以用艾灸得到輕鬆緩解。這是一種純天然的,無副作用的調理方法,溫熱的艾通過穴位的滲透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調節髒腑陰陽平衡,為身體補充陽氣氣和能量,排除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