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飲食要注意些什麼

編輯:東方女性2012-08-15 21:51生活
字體:
瀏覽:78次

  初秋時節,仍然是濕熱交蒸,以致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食用粳米(大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前人對此頗多讚譽。如《本草經疏》譽粳米為“五穀之長,人相須賴以為命者也”。

  《隨息居飲食譜》謂:“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貧人患虛證,以濃米飲代參湯。病人、產婦粥養最宜。”對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如芝麻粥、大米百合粥、核桃仁粥等,有利於和中、益胃、生津、潤腸通便。

  《醫學入門》中指出:“蓋晨起食粥,推陳出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秋季多補水秋季天高氣爽,空氣幹燥,氣溫逐漸降低,濕度逐漸減少,天氣忽冷忽熱,變化急劇。因此平時要多飲水,以維持水代謝平衡,防止皮膚幹裂、邪火上侵。

  秋季飲食上要盡可能少食用蔥、薑、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燒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狀。應貫徹“少辛多酸”的原則。

  忌食辛燥傷肺陰辛辣之品

  主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酒等。

  燒烤一般以雞肉、牛肉、羊肉等為材料,置於明火或微波爐內燒烤;該類食物多為性溫之品,加上烹調時水分散失較多,進食的過程需要較多的唾液來參與消化,因此食後容易生火(產生虛火上炎的現象)。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油膩食物,秋季食用後難以消化,容易積於腸胃之內,加之脾胃功能較弱,食用油膩煎炸的食物會加重體內積滯之熱,不利於人體適應秋季幹燥的特性。為此,秋季最好忌食辛辣、燒烤、油炸食品。蒜、蔥、生薑、大料、茴香等辛辣的調味品,多食也易助燥傷陰,加重內熱,使燥邪侵犯人體。至於使用少量的薑、蒜來調味料,或以性溫的食物來煲湯,則無傷大雅,但應注意選配一些銀耳、百合、荸薺之類滋陰潤燥的食物同煲,就不會加重“秋燥”的症狀。

  忌吃肥甘食品

  炎熱夏季身體消耗能量大,食欲較小,當秋季來臨,人們便很自然地想到要進補,但是這時脾胃功能尚未完全適應氣候的變化,盲目進食肥甘厚味等滋膩補品,易使脾胃運化失常,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秋季在飲食調補時,要甘淡滋潤,以防過食肥甘,生火、生痰、生燥,更傷陰。

  少食寒涼防壞肚

  在秋季,宜多食溫食,少食寒涼之物,以保護頤養胃氣。如過食寒涼之品或生冷、不潔瓜果,會導致溫熱內蘊,毒滯體內,引起腹瀉、痢疾等,故有“秋瓜壞肚”之民諺,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尤要注意。

  秋季慎食河蟹

  “秋風響,蟹腳癢”,意思是說,每當菊黃稻香的時節,螃蟹就會爬到岸上來,這正是捉蟹的大好時機。這時的螃蟹,個大,體肥,卵黃頂蓋,肉脂豐盈,味道最美。古人把吃螃蟹之味美與遊廬山之景美相提並論:“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但是秋季時節應忌食未洗淨或生而未熟的河蟹。因為,河蟹的體表、鰓及胃腸道中布滿了各種細菌和汙泥。有些人因食用了沒洗淨或沒加工熟的蟹,把蟹體內的病菌或寄生蟲食入體內,導致感染疾病。

  秋季小兒忌吃生棗紅棗色彩鮮豔,美味可口,象征著吉祥、幸福和喜慶的紅棗,是秋季佳果。但是,小兒忌吃生棗。中醫學向來重視“食貴有時,食貴有節”。

  小兒的某些疾病往往是由於不當飲食所傷,這就要求父母要高度重視,尤其不要投其所好,任孩子恣意貪食,即便是水果,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