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喝湯有什麼好處 喝湯的禁忌和誤區
經常喝湯有什麼好處?喝湯的禁忌和誤區
日常人們常喝的湯有葷、素兩大類,葷湯有雞湯、肉湯、骨頭湯、魚湯、蛋花湯等;素湯有海帶湯、豆腐湯、紫菜湯、番茄湯、冬瓜菜和米湯等。無論是葷湯還是素湯,都應根據各人的喜好與口味來選料烹製,加之“對症喝湯”就可達到抗衰治病,清熱解毒的“湯療”效果。
多喝骨湯抗衰老
人到中老年,機體的種種衰老現象相繼發生,由於微循環障礙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產生。另外,老年人容易發生“鈣遷徙”而導致骨質疏鬆、骨刺增生和股骨頸骨折等症。骨頭湯中特殊養分
膠原蛋白,可疏通微循環並補充鈣質,從而改善上述症狀,延緩人體的衰老。
多喝雞湯防感冒
雞湯特別是母雞湯中的特殊養分,可加快咽喉及支氣管粘膜血液循環,增加粘液的分泌,及時清除呼吸道病毒,可緩解咳嗽、咽幹、喉痛等症狀,對感昌、支氣管炎等防治效果尤佳。
多喝魚湯治哮喘
魚湯中尤其是鯽魚、烏魚湯中含有大量的特殊脂肪酸、具有抗火作用,可防止呼吸道發炎,並防治哮喘的發作,對兒童哮喘病更為有益,魚湯中卵磷脂對病體的康複更為有利。
多喝豆湯退風熱
服用甘草生薑黑豆湯,對小便澀黃、風熱入腎等症,有一定治療效果。
多喝菜湯解體衰
各種新鮮蔬菜含有大量堿性成分並溶於湯中,常喝蔬菜湯可使體內血液呈正常的弱堿性狀態,防止血液酸化,並使沉積於細胞中的汙染物或毒性物質重新溶解後隨尿排出體外。
喝湯有這麼多好處,所以餐桌上的湯是全世界老百姓的共同愛好。不少國家還有自己的“名湯”,例如俄國的羅宋湯,美國的咖喱牛肉湯,日本的海帶湯......我國則在不同地域、不同季節有喝不同湯的習慣,諸如老鴨湯、黃豆小排湯、薺菜豆腐湯等。因為喝湯是每個人的習慣,似乎沒有什麼學問,但有不少誤區,比如吃完火鍋再喝口熱乎乎的湯是許多人的飲食習慣。但涮牛羊肉、海鮮的火鍋湯不能喝,否則易患痛風。菠菜豆腐湯是民間的傳統家常湯菜,以其清淡爽口而深得人們喜愛。然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菠菜和豆腐不應同時吃。
雖然一直以來並無這樣的飲食案例,但有時,危害是潛在的,不能用看得見的度來衡量。
常見喝湯誤區
1、喝湯不吃渣
有人做過檢驗,用魚、雞、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質原料的食品煮6小時後,看上去湯已很濃,但蛋白質的溶出率隻有6%~15%,還有85%以上的蛋白質仍留在“渣”中。其實經過長時間燒煮的湯,其“渣”口味雖不是最好,但其中的肽類、氨基酸更利於人體的消化吸收。因此,除了吃流質的湯以外,應提倡將湯與內容物一起吃下去。
2、愛喝“獨味湯”
每種食品所含的營養素都是不全麵的,即使是鮮味極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濃湯”,仍會缺少若幹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因此,提倡用幾種動物與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湯,不但可使鮮味互相疊加,也使營養更全麵。
3、喝湯速度快
喝湯速度越慢越好:美國營養學家指出,如果延長吃飯的時間,就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並提前產生已經吃飽的感覺。喝湯也是如此,慢速喝湯會給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時間,感覺到飽了時,就是吃得恰到好處時。而快速喝湯,等你意識到飽了,可能攝入的食物已經超過了所需要的量。
4、喝太燙的湯
有百害而無一利,喝50℃以下的湯更適宜。有的人喜歡喝滾燙的湯,其實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隻能忍受60℃的溫度,超過此溫度則會造成黏膜燙傷。雖然燙傷後人體皮膚有自行修複的功能,但反複損傷極易導致上消化道黏膜惡變,經過調查,喜喝燙食者食道癌高發。
5、飯後才喝湯
這是一種有損健康的吃法。因為最後喝下的湯會把原來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釋,勢必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正確的吃法是飯前先喝幾口湯,將口腔、食道先潤滑一下,以減少幹硬食品對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並促進消化腺分泌,起到開胃的作用。飯中適量喝湯也有利於食物與消化腺的攪拌混合。
6、湯水泡米飯
這種習慣非常不好。日久天長,還會使自己的消化功能減退,甚至導致胃病。這是因為人體在消化食物中,需咀嚼較長時間,唾液分泌量也較多,這樣有利於潤滑和吞咽食物;湯與飯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中沒有被嚼爛,就與湯一道進了胃裏。這不僅使人“食不甘味”,而且舌頭上的味覺神經沒有得到充分刺激,胃和胰髒產生的消化液不多,並且還被湯衝淡,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時間長了,便會導致胃病。
喝湯的禁忌
感冒的時候不適合煲湯進補,就連品性溫和的西洋參也最好不服用,因為這些油膩的湯容易加重感冒症狀。
月經前適合補性溫和的湯,千萬不要因為補得過火導致經血過多。具有食療作用的湯要經常喝才能起到作用,每周喝2—3次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