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愛情王長貴是怎麼死的 揭王長貴真正 死因(4)
拜師會由崔凱主持。趙本山與他的妻子馬麗娟端坐在桌前,當崔凱問幾位弟子行什麼禮時,他們堅持要行叩頭大禮。五位弟子虔誠地跪在師傅和師娘的麵前,“當當”,磕了九個頭。麵對弟子們真摯的舉動,趙本山忙起身說:“我收你們的目的不是為了有幾個徒弟整天圍著我團團轉,我不需要這個,我是為了王小寶幫助二人轉這個藝術形式。你們做了我徒弟,首先一點就是要先做好人。你們要以自己的行動影響二人轉,帶動二人轉,脫開二人轉中那些低俗的東西,讓二人轉受人尊重,讓這門有二百多年曆史的藝術逐漸雅起來。我把醜話說在前頭,你們五個當中要是有人做人出現問題,那我可要不客氣地清理門戶。”坐在一旁的師娘馬麗娟語重心長地說:“給趙本山當徒弟,不用給我們送禮,我們什麼都不缺,隻求你們能有出息。在外麵讓人伸著手誇,這是本山的徒弟,我們就知足了。”
“趙本山杯二人轉大獎賽”改寫了王小寶的命運。大賽結束後不久王小寶就被師傅招進《劉老根》劇組,在劇中扮演劉老根的大兒子劉大奎。王小寶說拍戲時師傅耐心地教我們怎麼演,一遍遍地給我們走位置。如果說我扮演的這個大奎還有那麼點意思的話,功勞應歸功於我的老師趙本山。
王小寶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王小寶台風正派,說唱扮舞絕五功俱佳,尤其是他的說口,幽默、詼諧、風趣、健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同樣的說口,特別是原來內容不太健康的說口,經王小寶加工整理之後,都會產生強烈的喜劇笑果。
在二人轉演員中,王小寶文化水平算是高的,但他並未安於現狀,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藝術修養,他買了許多書,隻要有時間他就認真學習。他牢記一位好朋友對自己的衷告:“今後你們拚的是文化。”王小寶要以自己的實力向世人證實,民間藝人也是有文化品位的,也是名副其實的文藝工作者。
二十年艱苦付出,王小寶終於得到回報,對當前擁有的一切他非常知足,雖然已經有了名氣,但仍保持一顆平常心,仍像從前一樣誠懇,刻苦、向上。在藝術上他給自己設定了更高的目標,並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向著這個目標邁進。
人生轉折
走進《劉老根》演“大奎”
如果說能成為趙本山的徒弟(第一批第五名)是王小寶人生的一大轉折,能拍攝《劉老根》則是他藝術之路的又一次飛躍。在《劉老根》中演“大奎”,這是王小寶第一次“觸電”。《劉老根》熱播後,王小寶還特意到繁華的街路上走走,看有沒有人認出他來。在《劉老根新傳》中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很多演員都是夫妻檔,但惟獨不見王小寶的媳婦,原來,小寶的媳婦是個地道的賢內助。小寶在外忙於演出,很少回家,但是不論多忙他都要每天給寶貝女兒打個電話,電話那端女兒也總是在問:“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啊?”
“論起演出水平很一般,我得感謝我的師傅趙本山,舉行了‘本山杯’,重寫了我人生路,拍攝《劉老根》又讓更多的觀眾認識了咱……”每次登台,王小寶總是要唱上這段他自己編寫的二人轉小帽,表達對師傅趙本山的感激之情。王小寶就是這樣,知恩圖報,踏踏實實地走著自己的每一步。
每次演出,王小寶都要深情地唱上他自己寫的一段“靠山調”,在他情真意切的演唱中,充滿了對師傅的敬重與感謝。他常說,既然已成為趙本山的弟子,就不能給師傅丟臉。王小寶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未成名之前王小寶就是東北地區較有名氣的二人轉演員,曾先後參加過遼寧電視台《共度好時光》、《鄉村大看台》等節目的錄製。2000年為參加東北三省二人轉邀請賽,他推掉了在劇場的演出,全身心地投入到參賽節目的排練之中,盡管損失了許多金錢,但卻獲得了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獲得了表演一等獎。對於這次參賽經曆,王小寶說:“金錢和榮譽相比較,我更看重後者。
熱議事件“王小寶打人事件”
2012年12月4日晚,有網友微博爆料稱:王小寶趙本山的徒弟王小寶駕路虎車行至沈陽鐵西興華街時,與一輛出租車發生追尾,隨後王小寶下車毆打對方出租司機,目前被打者已經住院。
隨後,網友報料更多細節,稱王小寶12月4日晚在沈陽駕路虎車至鐵西興華街時,與出租車發生碰撞,下車後與出租司機發生肢體接觸,期間用電話又招來數人參與,目前出租車司機已住院治療。據稱,當時王小寶是去鐵西區工人會堂趕場演出,事發時,距離演出地點還有350米。還有傳言稱,王小寶當時所駕駛的路虎車為無牌車。從網上流傳的照片看來,照片中疑似王小寶的黑皮夾克男子戴著眼鏡,與一藍衣男子有肢體接觸,周圍有幾人在拉扯兩人,還有數人圍觀。
12月14日,王小寶發了一篇博客讓此事再起漣漪。王小寶寫道:“關於電視播出的‘滾動字幕’,國家有明文的規定,‘好事者’可去查詢。如何合理,查後自見分曉。關於‘王小寶交通事故’問題中的‘追尾’,作為當事人之一,強烈要求遼寧省沈陽電(視)台‘新聞頻道’的負責人,到相關部門詳細調查是否是‘追尾’,如果不是,請依據事實給予更正!並對你們的‘草率’行為向觀眾們道歉。”
看到王小寶的博客聲明,趙本山這次更嚴厲地批評他:“已經做錯事了就應該低頭道歉,怎能再引事端。”趙本山還說:“我們本來就是社會的焦點,他們背後都是我,所以我一直嚴格要求他們。公眾人物一半都不屬於自己,應該更注重自己的責任,無條件接受任何人的監督。名人就是人名,不管名氣多大都應該把溫度降下來,這叫回溫,沉下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