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肝病的方法 肝病潛行危害大
中醫治療肝病的方法有哪些呢?
1、疏肝健脾,兼以活血。
肝鬱脾虛型:多屬早期肝硬化患者,並見胃納減少,胸腹悶脹,兩脅脹痛,噯氣不舒,四肢倦怠,乏力,便溏,麵色萎黃,入暮可有足趺微腫,舌色或暗紅或淡,舌體較胖或邊有齒痕,脈象虛弦,重按無力。
2、運脾利濕,理氣行水。
水濕內阻型:屬肝硬化失代償期腹水輕症,症見腹脹如鼓,按之堅滿,或如蛙腹,兩脅脹痛,胸悶納呆,惡心欲吐,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紅,苔白膩或薄白,脈弦細。
3、滋補肝腎,育陰利水。
肝腎陰虛型:除水濕內阻症狀外,尚有麵色灰滯,形體消瘦,潮熱心煩,手足心熱,唇幹口燥,失眠多夢,鼻衄牙宣,舌紅瘦而幹或光剝,脈細數無力。
4、健脾溫腎,化氣行水。
脾腎陽虛型:除水濕內阻症狀外,尚有麵色萎黃或蒼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白,大便稀溏,下肢浮腫,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無力。
5、祛瘀通絡,活血利水。
淤血阻絡型:多見門靜脈高壓症明顯者,腹大堅滿,按之不陷而硬,腹壁青筋顯露,脅腹攻痛,麵色黧黑或晦暗,頭頸胸腹紅點赤絡,唇色紫褐,大便色黑,小便短赤,舌質紫紅或有瘀點、瘀斑,舌下靜脈曲張,舌苔薄黃膩,脈細澀或芤。
6、疏肝理氣,活血消積。
氣滯血瘀型:多見於肝硬化代償期,亦可見於失代償期患者,除消化道症狀外,尚有肝脾腫大,壓痛明顯,質硬,麵色晦暗或紫暗,有蜘蛛痣和肝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