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小心糖尿病 應以低糖食物為主

人們常說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即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而體重減少。但實際上,近些年來具有上述典型表現的糖尿病患者並不多見。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表現就更不典型,且大多數人空腹血糖正常,容易漏診。因此,產科醫生會對所有24―28周孕婦進行50克葡萄糖負荷試驗,來篩查孕婦是否患有糖尿病。如果結果異常,會進一步做75克口服糖耐量試驗,根據結果確診。
由於症狀輕微,孕婦自身不易識別,因此具有下述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婦應警惕患病的可能性:
1、身體過胖者。若懷孕前體重指數在24以上(體重指數=體重公斤數/身高厘米的平方),應提高警惕。
2、年齡在30歲以上,尤其是35歲以上的孕婦。
3、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一級親屬(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時,本人孕期患糖尿病的危險性明顯增加。
4、孕期的尿常規檢查經常出現空腹尿糖陽性。
5、孕期反複患外陰陰道念珠菌病(或稱黴菌性陰道炎)。
6、以前懷孕時出現過不明原因的反複自然流產、胎兒宮內死亡、胎兒畸形等情況。
7、曾分娩體重大於4公斤的胎兒。
8、曾患過妊娠期糖尿病者。
9、這次懷孕過程中發現胎兒比實際孕周偏大或者出現羊水過多。
若孕婦有以上情況,並不說明這次懷孕一定發生妊娠期糖尿病,隻是提醒其有高危因素,應及時接受篩查,以免延誤治療。
飲食不合理誘發糖尿病
孕期應以低糖食物為主,少食多餐
26歲的王女士,懷孕6個多月上醫院檢查後發現自己患上了糖尿病。原來王女士愛吃西瓜、荔枝等高糖水果,懷孕後對這些水果更是偏愛,家人也因期懷孕而對她有些"任性"的口味百依百順,家裏的西瓜、荔枝從沒斷過貨。前段時間她幾乎把西瓜當飯吃,結果誘發了孕期糖尿病。而在醫院看到的另外一個孕婦,她的妊娠糖尿病卻是因吃孕婦奶粉引起。"我試吃過幾個牌子的孕婦奶粉,口感都比較甜,雖然不是很喜歡吃,但怕孕期營養不夠就堅持吃,誰知吃出了妊娠期糖尿病。"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大多孕婦奶粉含糖量相對高。醫生指出,婦女懷孕期間內分泌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對糖的代謝能力減弱,飲食不合理非常容易誘發糖尿病。此外,如果一個人本身有隱性糖尿病基因在妊娠期容易顯出陽性。
妊娠期糖尿病指患者懷孕前血糖水平正常,在妊娠時才出現或發現糖尿病,一般都發生於妊娠中期與後期,原已有糖尿病的病人以後妊娠不包括在內。據統計,我國大約20%的孕婦患妊娠期糖尿病,每年約6~9萬例。廣州市婦嬰醫院產三科主治醫生張學真介紹說,他們醫院2004年統計的結果顯,妊娠期糖尿病發現率為17%。同時她強調,這並不能代表整個廣州的水平,因廣州市婦嬰醫院產三區是高危妊娠病區,糖尿病發現率會比普通水平高一些。"但總的來說,廣州人喜清淡而北方人口味相對濃,北方該病發病率應該稍高。"
生活中大家不難發現,如果一個家庭裏有一個孕婦,那麼家裏的飲食要麼跟著孕婦變,要麼給孕婦開小灶,一切以孕婦喜好為中心,吃的喝的補品齊上,有的孕婦出於身材的考慮不願意補那麼多,爸媽公婆外加丈夫,五個人逼著你吃,結果孕婦的體重一路攀升。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膳食營養科營養醫師譚榮韶表示,這種盲目惡補的例子很多,懷孕期間增重20公斤的都有。懷孕後體重增加多少才合適呢?專家在這裏給出了標準:孕早期(懷孕1至3個月),體重增加1至1.5公斤;孕中期(懷孕4至6月),體重增加4至5公斤;孕後期(懷孕7至9月):體重增加5至6公斤。妊娠中後期體重增長速度為每周0.3至0.4公斤為宜,整個懷孕期間體重約增加12公斤為好。本文來自東方女性網m.vgf-online.com
據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潘丹峰介紹,孕早期孕婦會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反應,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來保證營養的供應,但這個時期營養需要與孕前相似,一般無需額外增加飲食份量。懷孕中期及後期,孕婦則宜在三餐正餐基礎上增加1到2份副餐,這時孕婦每日所需的食物份量大致以"五個一"為基礎,可以根據孕婦身體情況作相應增減:一斤左右的糧食;一斤左右蔬菜、水果;100至200克肉類(部分可以用豆製口代替);一隻雞蛋;一杯牛奶。懷孕後期應多吃含鈣、鐵、鋅、碘等礦物質豐富的食物,含鈣豐富的食物有奶製品、蝦皮、西蘭花等;含鐵豐富的食物有動物肉類及肝髒、蛋黃等;含鋅豐富的食物有貝類、海魚等;各種海產品如海帶、紫菜等含碘豐富。這個時期孕婦易出現下肢浮腫,應控製食鹽份量,每日5克以下為宜。此外,孕婦不宜吃刺激性食物,絕對不宜抽煙、飲酒、不宜多喝濃茶、咖啡及可樂型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