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望聞問切之望頭發診病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頭發發質的好壞直接反映著人體血液、內分泌、免疫係統和微循環係統的狀況。一般而言,東方人正常的頭發顏色烏黑、有光澤,在一定拉力條件下具有一定的伸縮性。據此,人們就能較為感性地區分頭發顏色和發質是否正常。
一、頭發色澤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頭發是由一種叫氨基酸的蛋白質組成的,發質的好壞直接反映著人體血液、內分泌、免疫係統和微循環係統的狀況。
中醫認為,頭發與人的腎氣和肝血最為相關,故稱發為腎之精華,是血之餘。頭發是腎的花朵,是腎的外觀,腎主黑色、主收斂,如果一個人腎氣的收藏能力特別強的話,頭發就會顯得潤澤,有彈性,而且還不容易脫發。所以,頭發黑而潤澤是腎氣充足的具體表現。反之,如果腎虛的話,腎精收藏的力量不夠,就容易脫發。
白發多是由於進入中老年後,肝血不足、腎氣虛衰所致,屬正常生理發展規律,但若伴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就可能是肝腎久損、氣血大虧所致。值得一提的是,青少年白發主要與三個因素有關:首先是先天腎精不足;其次是精神或情緒易激動,血熱偏盛;再次是情緒抑鬱,肝氣鬱滯,發根失養,也會導致少年白發。
中醫學認為,“察其毛色枯潤,可以現髒腑之病”。若見發色枯黃,形似幹柴草者,則多為精血虧損、腎氣不足或者久病失養所致;若發直、色黃、幹枯,則為氣竭液涸之故。顳部常出現成片灰黃或者灰白色頭發,並逐日增多者,稱為“灰發病”,多由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精血不能上榮於發所致。此外,灰發病還可見於老年性白斑、甲狀腺功能失調、斑禿、白癜風等病症。
頭發呈紅色或紅褐色者,稱為“紅發”,一般多為鉛、砷中毒所致。
二、頭發形態
頭發枯黃、易斷,枯萎無澤,形似亂草,稱為“枯萎發”,為發失榮潤之故,說明氣血不足,毛發缺乏營養。這類人通常表現出沒精神,睡眠也較差,屬於人們常說的“身子虛”,或久病失養、稟賦不足、陰虛血燥所致。
小孩頭發稀疏而萎黃,且伴有“五遲”現象(即坐、站、行、說話、牙齒發育遲緩),也說明先天腎氣不足,而且消化不太好。
青壯年毛發稀疏者,多為腎氣虛弱,最常見的表現就是男性前額脫發或頭頂脫發。這類人相對來說更容易疲勞、健忘,或性功能不好。
現代醫學認為,甲狀腺所分泌的激素調節體內大量的代謝活動,其中包括頭發的生長。如果因為甲狀腺的病變引起了蛋白質代謝紊亂,就會導致脫發和頭發稀疏。另外,飲食結構不良或由於暴飲暴食引發的營養不良也可能導致頭發稀疏。
若頭發出現鬆軟、無生氣或幹燥的狀況,則可能是缺乏一定的濕度或由於缺乏使油脂有效地發揮作用的關鍵性物質---B族維生素。健康的頭發是相互分開伸展的,但如果飲食不當,每個頭發毛襄在分子結構上就不能更好地保持水分。
頭發直立而幹枯者,稱為“豎發”,多為正氣衰敗所致。
頭發束緊,縮成束狀,排列形似毛筆樣,發根頭皮處堆有銀白或汙黃鱗屑者,稱為“束狀發”,常見於銀屑病、黃磷以及脂溢性濕疹等病症。
頭發燥幹變脆,易見斷裂,尤見長發末端,易縱裂成絲,狀如羽毛者,稱為“脆裂發”,多見於毛發脆裂綜合征,除因天氣幹燥或洗滌過多外,常由陰虛血燥所致。此外,脂溢性皮炎、頭癬、結核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維生素A缺乏症以及某些腫瘤患者,亦可見有脆裂發。
頭發幹枯,發梢變細,分裂成絲,彎曲如鉤,發幹打結,扭曲成環者,稱為“打結發”;若頭發幹燥,且出現不全橫斷的小結節,其間有似斷非斷的細絲,梳理時又易折斷者,稱為“結節性脆發病”。此二病常見同時發生,多為脾胃不和、後天失養所致。
頭發幹燥,粗細不勻,扭曲稀少,狀如佛珠,易於折斷者,稱為“念珠狀頭發”;頭發幹燥扭曲,變硬變脆,易被折斷者,稱為“扭曲發”,兩者皆由稟賦不足、精血虧虛所致。
頭發易被折斷而參差不齊,或露出皮膚即斷者,稱為“斷發”,除上述各種斷發的疾病外,尚可見於白癬、黃癬、黑點癬等病症。
頭發從根部開始變白、變黃、焦枯而無斷發現象,且多從頭頂或兩鬢部發生者,則多為肝腎陰虛、精少之故;若從頭發末梢開始發生焦枯、分裂、易折、生長變慢者,則多為氣血雙虧之故。
三、頭發生長中易出現的問題
1、脫發:在一般情況下屬於正常現象。比如,由於工作中用腦過度,或由於一些負麵情緒的堆積,形成了一種超高壓下的焦慮等,就可能使頭發脫落。作為身體一部分的自然循環更替,我們每天都會掉40〜100根頭發。一旦頭發的脫落超過一定的數量,且表現比較頻繁,比如每天脫落在100根以上,那麼就可能屬於濕熱嚴重或者是血氣不足所致。
脫發與腎密切相關。“腎主藏精”“精生血”“腎其華在發”。因此腎陰虛,發失養,頭發幹枯變白致脫發。eastlady
頭發的生長速度跟肝血密切相關,因為肝主生發。頭發還有一個別名,叫作血餘,即發為血之餘。所以肝血不足,頭發就會變白和幹枯,並導致脫發。
另外,如果食物中蛋白質含量太少也會導致脫發。如果在飲食結構中不保持足夠的蛋白質含量,身體會把吸收的大部分蛋白質用於重要器官,頭發得到的太少就不足以維持正常的生長。
有的人脫發隻脫頭頂部位,一是與前麵提到的肝血有關;二是跟脾胃有關。這種人在平時的生活中作思慮過多,思則氣結,也就是說想得多了就會使體內氣流不暢而鬱結,思傷脾,同時還會傷血,於是就造成了頭頂掉發的情況。
2、頭皮屑:現在很多人常被頭皮屑所困擾,使用很多種去屑洗發液仍不見好轉。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頭皮屑的問題叫作陰盛陽虛。一是腎精斂不住虛火,使虛火上炎,時間一長,頭皮上的精血便會慢慢減少,於是頭皮就得不到滋潤,從而產生了頭皮屑。二是大量飲酒,過度進食肥甘厚味,濕濁內生,阻塞脈絡所致。
現代醫學則認為,頭皮屑可能是由於對一種微小的真菌過敏所引起的。人的頭皮和皮膚上都有少量的這種真菌,但頭屑重的人這種真菌超過25%分布在頭皮上,過量的真菌刺激便會使皮膚產生過多的皮膚細胞,從而形成頭皮屑。
3、頭出油: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人的頭發總是特別油,一點都不清爽。這是由於脾的疏布太過造成的。人的脾是疏布四方的,如果脾氣疏布太過,肺氣往下降的功能就會不夠,人體的油脂就往上麵飄,導致頭部總出油。
所以,頭出油過多實際上是脾和肺兩髒器出現疾病所致。還有一些毛發研究人員認為,頭發過油是由於喝多了牛奶、酸奶等奶類飲料所引起的,奶類中的脂肪最容易到達靠近毛囊的皮脂腺,導致油脂分泌太多。
4、斑禿:頭部的某一塊皮膚不長頭發,而頭皮呈平滑光亮狀,脫發處的頭皮鬆動,發幹上粗下細,易被拔除,甚則頭發全部脫光,須眉皆落者,稱為“斑禿”。eastlady.cn
斑禿實際上跟我們的情誌有很大的關係。如果過度焦慮,容易生氣,心結不開,就有可能造成斑禿,本病也多因血虛生風,氣滯火鬱、血熱生風所致。
5、油風:頭皮呈油膩狀,如同塗抹育脂,或見頭皮肩多,癢如蟲爬,久之前額及顳頂部頭發稀疏變細,成片狀脫落,表皮發紅光亮者,稱為“油風”,即脂溢性脫發,俗稱鬼剃頭,此症常見於青壯年男子,多是由血虛生風、頭發失養或痰濕內盛所致。
6、環禿:枕部之顳側的頭發呈半環狀稀疏脫落者,稱為“環禿”,最常見於小兒,多是由於枕部受到摩擦所致;若伴有頭大額方、雞胸龜背者,則是由脾腎不足所致。
7、早禿:青壯年男子,出現禿發始於前額兩側,漸向頭頂延伸,頭發呈細纖維狀,萎軟不澤者,稱為“早禿”,此乃血熱生風、風動發落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