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發病年輕化 定期三步驟「自我檢查」可防可控
▲ 朱莉日前術後第一次公開露麵,她表示覺得現在感覺很好。
朱莉的媽媽與阿姨都因乳腺癌過世,因此朱莉檢查出帶有遺傳性的BRCA1基因,使她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增高至87%、卵巢癌50%的風險。美國研究顯示,有BRCA-1基因的女性,高達85%的人罹癌,而乳腺癌患者有5%~10%的人有此基因。37歲的朱莉發現有此基因後,決定切除乳房組織,進行再造雙乳,而她目前計劃在40歲前動手術摘除卵巢。
什麼是BRCA-1
BRCA-1其實是人體抑癌基因,其正常表現會抑製癌症發生,但若有基因缺陷會導致乳腺癌與卵巢癌發生機率大增。根據統計,如果帶有BRCA-1的基因突變,女性在70歲前有80%機率罹患乳腺癌、63%機率罹患卵巢癌,而男性有5%機率得乳腺癌。
▲ 朱莉宣布切除乳房後,有畫家模擬朱莉手術後的樣貌。(圖/取自網路)
BRCA基因突變在亞洲很罕見,在發生比例隻有5%~10%,但有乳腺癌家族病史、或是年輕乳腺癌患者比較容易會有此基因突變。因為台灣有此基因缺陷的比例很低,因此檢測BRCA的儀器並不普遍,醫生也不會例行建議看診民眾進行檢查。
為什麼女人這麼害怕發現乳腺癌?因為乳房是女性最重要的象徵,每個女人都想要有美好的乳房線條,這麼想要保住女性的象徵,雖然明知如果腫瘤不治療可能會更糟,但是很多人都有鴕鳥心態,十多年前一位美麗的林姓女歌手也因為不想切除乳房,在30出頭最美麗、事業正要起飛的時候,因為乳腺癌末期去世了。
乳腺癌要如何早期發現?3、40歲以上的女性,過去大家常聽到專家在分享乳房「定期自我檢查」,過去大家常笑稱是「自摸」,但是這幾年來卻很少聽到有這類的宣傳了,前幾年小編也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大家不再鼓勵婦女自我檢查呢?
原來是有研究報告指說,與其宣傳自我檢查的重要性,不如宣傳要婦女定期到醫院檢查。因為曾有研究發現,婦女自我檢查發現的腫瘤,平均為2.3公分以上,2到5公分以上的乳腺癌即為第二期,若是定期到醫院檢查,發現的乳腺癌平均為1.7公分,為第一期的早期乳腺癌,所以為了推廣女性定期到醫院檢查,現在已經很少人在推動乳房自我檢查了。
不過有鑒於國外研究顯示,50歲以上婦女每2到3年接受1次乳房攝影篩檢,可早期發現乳腺癌,由於台灣女性在45至49歲是罹患乳腺癌的高峰,所以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數年來持續提供45至69歲婦女每兩年一次乳腺癌篩檢服務,而二等親內具乳腺癌家族史者,則提前到40至44歲提供篩檢服務,但是國內符合資格的女性,使用免費篩檢的率依舊不高,所以有醫師認為,還是要推廣女性進行定期的乳房攝影檢查,但是在年齡未符合免費篩檢年齡的女性,還是可以採取乳房自我檢查以提早發現!
乳房檢查的時間,最好在生理期後七至十天做,因為這時候不易因為荷爾蒙的影響而有誤差;而停經婦女則自己在每個月選定一天檢查,同時加上每年到乳房門診讓醫師做觸診或乳房超音波檢查一次。高危險群尚要定期做乳房X光攝影,自我檢查發現有異樣就要立即就醫!什麼時候自我檢查最好?有三個方式比較好自我檢查。
1. 洗澡時
沐浴時抹上肥皂便於滑動檢查。檢查時一手置於腦後,一手三指併攏,用指腹以順時針方向進行按壓、上下滑動、放射狀由外往內滑動的方式,仔細按在乳房每一部份,檢查是否有硬塊,觸摸範圍包括自鎖骨下緣,至胸骨中線,肋骨下緣及腋下的淋巴結。
2. 鏡前檢查
站在鏡前,雙手下垂,看乳房有無對稱?外觀是否正常?輕捏乳頭有無分泌物?再檢查腋下有無淋巴腺腫?最後雙手高舉重覆做一次。
3. 平躺
仰臥床上,放一個小枕頭於肩下,將手枕於腦後,另一手三指併攏輕壓左乳房作小圈按摩,仔細按在乳房每一部份,檢查是否有硬塊,觸摸範圍包括自鎖骨下緣,至胸骨中線,肋骨下緣及腋下的淋巴結,至少按摩三次。然後換另一手檢查對側乳房。
如果發現有硬塊、乳頭凹陷、皮膚皺縮、橘子皮樣、潰爛、紅腫等現象時,應立即至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記得!一定要趕快就醫,才能保住乳房和生命!
乳腺癌是女人的頭號敵人!
近年來,「乳腺癌」成了女人的頭號敵人,根據調查,每年全世界約有50萬人次死於乳腺癌。乳腺癌患者好發年齡在40~50歲之間,相較於歐美國家,整整提早了10歲,而且有越趨年輕化的情形,乳腺癌的威脅不容忽視。
破解三大乳腺癌誤區
一、穿有鋼絲的內衣會增加乳腺癌罹患機率?
為了讓胸形尖挺、集中,大部分女性,都會選擇穿著有鋼絲支撐的內衣,有些人擔心胸部下垂,甚至在睡覺時也不會將鋼絲內衣脫下,難道這樣會增加罹患乳腺癌的機率嗎?其實,這種說法完全沒有科學根據,胸罩的材質、鬆緊度、類型、服貼度,與乳腺癌的罹患並無直接關連。
二、做過胸部整形手術容易增加罹癌風險?
現在的女性為了變美,在身上動動手腳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做過「隆乳」手術的人也不在少數,但這樣會增加罹癌風險嗎?根據研究顯示,隆乳的婦女並不會比較容易罹患乳腺癌,但還是要定期到醫院做檢查,向醫生詳細諮詢較佳。
三、罹患乳腺癌就不能懷孕生子?
孕育下一代對許多人來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之一,乳腺癌與賀爾蒙息息相關,所以就產生了「罹患乳腺癌不能懷孕」的說法。但其實,乳腺癌患者在治療過後的兩到三年懷孕,對胎兒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還是能與正常人一樣孕育下一代。
「乳腺癌」是怎麼發生的?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乳腺癌的發生是因為「遺傳」,但事實上,有超過百分之90的乳腺癌患者,不是因為遺傳而罹患乳腺癌。每個人都有罹患乳腺癌的可能,大多患者為女性,但也有少數男性患者。擁有特定基因者、初經年齡小於12歲者、超過55歲才停經者、胸部接受過放射性治療者,都是乳腺癌好發的高危險群,應該更加注意。
罹患乳腺癌並不等於無藥可救,若早期發現,乳腺癌是有可能治癒的,因此,「乳房自我檢測」就十分重要。女性應該在月經過後的一周內,養成每個月自我檢查乳房的習慣,已經停經的婦女或已切除子宮的女性,可選擇每個月固定一天檢查。
如何預防乳腺癌
平常可以多吃纖維較高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食物,並養成運動習慣,每周至少三次,另外醫生建議每個月可以對著鏡子觀察自己的乳房,或是在25歲後每年照一次乳房X光進行檢查,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病變,及早治療。
▲ 女性每個月可以在家對著鏡子進行自我檢查。
如何發現乳腺癌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應盡快進行檢查。
1.無痛性乳房硬塊
2.乳頭凹陷
3.乳頭分泌異樣分泌物
4.乳房外形改變,局部突出或凹陷
5.乳房皮膚有橘皮、紅腫或潰爛
6.腋下淋巴腺腫大
▲ 若乳房出現任何改變,盡早去醫院進行檢查,可降低風險。
如何治療乳腺癌
乳腺癌發病一共分為五期:
第0期:癌細胞發生在乳腺管的底層內,尚未發展到乳腺管外,又稱原位癌。
第1期:腫瘤小於2公分,且腋下淋巴結沒發現有癌細胞,腫瘤隻侷限在乳房。
第2期:腫瘤在2公分至5公分之間,而腋下淋巴結可能有癌細胞或是沒有。若腫瘤小於2公分,但腋下淋巴結有癌細胞,也算是第2期。
第3期:隻要腫瘤大於5公分,腋下淋巴結不管有沒有癌細胞轉移,都屬於第三期。
第4期:癌細胞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例如肝或肺,隻要轉移到其他器官都算是第4期。
手術主要分為4種,:
1.手術切除:開刀拿掉癌細胞,切除是主要的方法,並且會切除大部份腋下淋巴結以便確定是否有轉移。
2.放射線治療:利用高能量的射線殺死癌細胞以來縮小腫瘤,消滅殘餘癌細胞。
3.化學治療:利用藥物殺死或抑製癌細胞,控製已轉移的微小癌細胞。
4.賀爾蒙療法:若患者對賀爾蒙為陽性反應,則有50%~60%的有效治療,借由藥物改變體質而抑製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