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焦慮的四個思維方式,女性如何同焦慮一起成長
她畢業將近五年了,二十五歲結婚是她的目標,但是第一段感情並沒如她所願的那樣最終走向婚姻。即將進入三十歲的分水嶺,她麵對著自身內心巨大的焦慮感。這種焦慮起初對於她來說是一種非常模糊的對於生活的不穩定和不安全的恐懼。她不清楚自己到底具體因為什麼如此焦慮,隻是常常將自身和這個世界隔離又以另一種奇怪的方式相互聯結在一起,從而感受到這種巨大的強烈的對比差所帶來的無奈、渺小、恐懼,所以她嚐試抓住什麼東西作為保護和抵抗。
潛意識裏,這一切都是清晰的,她隻是沒有將從沉睡的潛意識的海底漂浮上來,以一種條理清晰的方式顯現在意識的海麵。漸漸的,她開始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她想要的是婚姻和金錢,因為這兩者意味著穩定和安全。婚姻能夠將她和另一個人聯結在一起從而擺脫獨自我一人所麵對的孤獨和恐懼,而足夠的金錢則意味著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自主,意味著底氣和安全感。她將穩定、安全的生活和婚姻以及金錢綁在一起。當然,毫無疑問這兩者代表著一定安穩,無論是對一個三十歲的女性還是男性來說,它們都對一個人的自我狀態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在這之後,在知道自己所恐懼和焦慮的具象的東西之後,她的生活進入了一種有目標、有導向的狀態中,她選擇了沒有工資上限的工作,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金錢的回報,她嚐試走出自己封閉的世界,主動選擇擴展自身的交際圈,希望遇到彼此欣賞能夠深入分享、溝通的合適結婚對象。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她又開始懷疑自己了,又開始陷入了焦慮。
她懷疑這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說即使她最終得到了這些能否最終擺脫這種狀態,她不確定,她不知道將自己的安全感和穩定感寄希望於他人和外界的事物是否意味著更大的動蕩和風險。她又以一種疲乏和厭倦的狀態被打回原形,希望有人能夠將她從這個循環中撈出來,得以見到初春明媚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