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女性哀悼的意義和力量
忙碌的生活和工作很少能夠讓我們有時間停下來想一想每個人所麵對的生存的問題:個人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在死亡視角的前提下我們應該怎樣度過自己這一生?在脫離了父母和家庭,在社會關係之外我們想要以怎樣的方式和這個世界發生聯係?換言之我們應該怎樣充分實現自身的潛在能力積極、主動、建設性的、創造性的和他人和這個世界發生聯係,自我定位,完全的實現和享用自身短暫的生命?
清明節正是這樣一個時間,能夠讓我們在暮春的空氣中,在自然中更為深刻,更為清晰的思考生與死,先人和自己,自身和他人,自身和世界之間的關係,從而以一種更具曆史性的眼光審慎和規劃自身的生命。
當然這不是一個愉快的過程,正是因為它所蘊含的悲劇性所在人們才對此如此退避三舍。但是退避和逃避能夠解決問題嗎?每一天,我們都在內心無數次的叩問這個問題,但是很少有人能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
人的存在是獨特的,人所麵對的自我和世界對人本身來說既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不幸。而這兩者之間的並不是完全對立的,仿佛我們選擇了幸福就能逃避不幸一樣。不幸是每個人的最終現實答案,即每個人無法逃脫的死亡,對此我們不需要對死亡抱有任何的幻想和美化,無論你持有何種宗教和信仰,無論來世許了我們什麼,我們的這一生無疑是要走向終結的。
我想以死亡的視角來看待生也許更加具有意義,就像以肉體看待思想一樣,這是我們苦苦想要答案卻始終無法解決的二元矛盾律。正是基於這樣的二元對立的生存背景之上,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稱之為文明、意義以及愛的東西才有了其及其強烈的意誌和色彩,成為問題和矛盾的解決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