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的三大 誤區

編輯:東方女性2012-11-29 14:37食療養生
字體:
瀏覽:95次

  吃飯,除了能解決肚子問題之外,還應該考慮到健康問題。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對吃的也越來越講究,可就是這麼講究的“吃法”,卻仍有不少誤區。營養專家表示,時下飲食存在三大“誤區”,需要我們注意。

健康飲食的三大“誤區”

  誤區一:精製食品宜長期吃嗎?

  《黃帝內經》中指出“五穀為養”,也就是表示穀物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所謂五穀,就是大米、小米、稻子等主食,是食物中最精華的部分,既然能稱之為“主食”,就是我們平時要多吃的食物。

  如今,市麵上有很多精米、精麵,看起來又白又亮。但是營養專家表示,飲食講究粗細搭配,精製食品不宜長期吃,尤其是精米。俗話說:“吃米帶層糠,全家都健康”。營養專家表示,現在的精米,由於去掉了外層的糠,營養價值流失了不少,長期吃會使人體缺乏某些營養素。人們常說,糙米比精白米有營養,標準麵比精白麵有營養,其實這種營養指的是維生素B。它主要存在在米的外皮和胚芽中,米越精細,維生素B流失得就越多。

  而且現在超市的大米,為了能夠長期儲存,會添加某些著色劑和防腐劑。現在的大米連蟲子都不吃了,人卻天天吃,能不出問題嗎?現在很多市場會有一些農民挑著米賣,這些米相對更營養更安全。

  營養專家還強調,腸胃功能不好的人,不要經常吃精製食品,否則可能引起便秘。

  誤區二:蛋白質吃越多越好?

  最近幾年,高蛋白似乎成了“高營養”的代表。不少人認為,隻要是高蛋白的食物就是好食物,吃東西一定要選高蛋白的。營養專家指出,偏向高蛋白飲食是近幾年人們飲食的一個很大誤區。蛋白質是一種很重要的營養物質,人體缺之不可,但是多了也會泛濫成災。其實,蛋白質和人體的關係就像是“水”和“城市”的關係:一個城市缺水是不行的,但是如果連續下一個月的雨,城市也會泛濫成災。

  人並不是吃多少就能吸收多少的神奇體質,65公斤的人每天所需的蛋白質含量大約是30~50克,也就是說,需要250克肉也就足夠了。可是很多人還是生怕不夠,狂補蛋白質。營養專家指出,正常人體內的PH值是7.35~7.45,弱堿性,隻有在這個環境下,人體才能正常代謝。蛋白質代謝的物質主要是氨基酸,人體內有太多酸性物質後,就會導致PH值偏酸性。偏酸之後,細胞代謝就會減慢,導致“營養進不來,垃圾運不走”,人體的抵抗力就會降低,疾病隨之接踵而來。所以,酸性體質是“萬病之源”。

  誤區三:不吃油就一定健康嗎?

  近年來不少人提倡節製吃油,讓少油飲食又成為了一種新的理念。然而,營養專家表示,其實不吃油、錯吃油、多吃油都不對。

  現在很多年輕女性幹脆不吃油,其實是得不償失的。油脂攝取不足,會讓人精神不振、情緒不佳,長此以往,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當攝入脂肪嚴重不足時,人體就會自身合成脂肪,讓人“喝白開水都長肉”。特別是,有的人怕胖,油與肉吃少了,卻吃下大量果蔬,造成營養不均衡;還有人攝入大量蛋白質與澱粉,這樣又加速了脂肪的合成,從而更易形成體內、血管內脂類囤積。而且,很多人認為膽固醇是吃進去的,實際上70%以上的膽固醇都是人體自身合成的。吃得太素,反而會“刺激”身體合成更多的膽固醇。

  當然,吃錯油傷害更大。營養專家指出,目前很多人吃油有三大問題:一是α—亞麻酸嚴重缺失(該物質多存在於紫蘇籽、亞麻籽、沙棘和深海魚類中);二是α—6脂肪酸嚴重超標(該物質常見於穀類種子油、堅果油和動物脂肪中)。由於這兩類脂肪酸人體不能合成,因此有與無、多與少、平衡與否,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三是因大量食用加工食品導致的反式脂肪酸攝入過量。

  針對這種情況,營養專家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補充α—亞麻酸。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油,α—亞麻酸含量都很少或不含;第二,食用α—亞麻酸與α—6脂肪酸比例為1:4的油(如壓榨橄欖油、菜籽油);第三,食用壓榨工藝為主的油。

  延伸閱讀: 補品不是“萬金油”,缺了再補才有效

  如今不少人是“補品迷”,總是希望通過吃補藥保持身體健康。營養專家表示,這其實是對“補”的含義的濫用。海帶可以治療因缺碘所致的甲狀腺腫,米糠可治療因維B缺乏所引起的腳氣病,動物肝髒可以治療因維A缺乏所造成的夜盲症......這些食品,有針對性地使用則稱為“補品”,可以起到“補品”的效果。所以“補”的前提是“缺”,否則會吸收不良,甚至有害。

  因為各種補品寒熱性質不同,人的體質也同樣有偏熱或偏寒之分,所以,如果補不對症或不顧脾胃功能如何濫補,就會損害機體。例如有人吃了鹿茸,會流鼻血,牙齦出血;有的人吃了人參,會胸悶、難受,長期不想吃東西。這是因為人體必須保持陰陽(寒熱)平衡,才能健康;如果失去平衡,出現一方偏盛,就有可能產生疾病。人參、鹿茸都屬熱性之品,陰虛內熱的人吃了會火上加油。因此,食用補品一定要堅持“有缺才補,不缺不補”的原則,同時分清寒熱,亂補一氣,隻能損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