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的營養價值以及種植技術
馬鈴薯的營養價值
馬鈴薯是茄科茄屬的植物,為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兩季栽培。其塊莖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兼用作物。根據馬鈴薯的來源、性味和形態,人們給馬鈴薯取了許多有趣名字。例如:我國,山東魯南地區叫地蛋,雲南、貴州一帶稱芋或洋山芋,廣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藥蛋,安徽部分又叫地瓜,東北各省多稱土豆。鑒於名字的混亂,植物學家才給它取了個世界通用的學名——馬鈴薯。
馬鈴薯可作為蔬菜製作佳肴,亦可作為主糧。每人天吃0.25公斤的新鮮馬鈴薯,就能產生100多千卡的熱量,而且食用後有很好的飽腹感,所以馬鈴薯十分耐餓,加上馬鈴薯沒有異常味道,所以完全可作為主食。而它卻比大米、麵粉具有更多的優點:馬鈴薯蛋白質含量高,且擁有人體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特別是富含穀類缺少的賴氨酸,因而馬鈴薯與穀類混合食用可提高蛋白質利用率。
馬鈴薯也是所有糧食作物中維生素含量最全的,其含量相當於胡蘿卜的2倍、大白菜的3倍、番茄的4倍,B族維生素更是蘋果的4倍。特別是馬鈴薯中含有禾穀類糧食所沒有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其所含的維生素C是蘋果的10倍,且耐加熱。有營養學家做過實驗:0.25公斤的新鮮馬鈴薯便夠一個人一晝夜消耗所需要的維生素。
馬鈴薯還是一個礦物質寶庫,各種礦物質是蘋果的幾倍至幾十倍不等,500克馬鈴薯的營養價值大約相當於1750克的蘋果。馬鈴薯還有很神奇的藥用價值。馬鈴薯中的澱粉在體內吸收緩慢,不會導致血糖過快上升;膳食纖維在根莖類蔬菜中含量較高,常吃馬鈴薯可促進胃腸蠕動,且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罹患結腸癌和心髒病的風險是多項健康研究的成果;馬鈴薯鉀含量很高,能夠排除體內多餘的鈉,有助於降低血壓。營養專家研究證實,馬鈴薯的蛋白質可使肌體對自然界某些有害因素保持較強的抵抗力。
馬鈴薯以其對人體多種的有益作用,無愧為:十全十美的食物、營養價值之王的稱號。
馬鈴薯是一種糧飼菜兼用的作物,營養成份齊全,在歐洲被稱為第二麵包作物,由於營養價值高,馬鈴薯食品已成為目前的一種消費時尚。
馬鈴薯有營養,是抗衰老的食物。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群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澱粉等營養元素。經常吃土豆的人身體健康,老得慢。
馬鈴薯發芽能吃嗎
人們經過反複試驗證明:當土豆的芽生長不大,又經過一定的處理以後還是可以吃的。因為毒素是由於芽的萌發而形成的,所以毒素的累積以芽眼為中心,當芽還小的時候,毒素還沒有擴散開,隻要將芽及芽眼挖掉一塊就行了。芽稍大些的土豆,毒素已經擴散和,而擴散的部位首先是皮層,所以對這種土豆,除了在芽眼部位挖去一塊外,還應在其附近削去一塊。另外,各個芽並不是同時萌發的,一般是頂芽首先萌發,靠近頂芽的腋芽次之,其它部位的芽萌發較晚。如果頂部的芽長得較大,其它的芽還沒有萌發,將頂部切除即可。
發芽的土豆雖經上述處理,仍會殘留一部分毒素,所以還應在水中多泡一些時間,使毒素再溶解掉一部分,加熱時再多煮一會兒。這樣處理後一般就不會發生中毒了。如果芽長得太大,那就不能吃。削下來的東西如果用來喂牲畜,也必須經水浸泡和水煮,否則牲畜吃了也會中毒。
當然,解決土豆發芽的最根本的辦法是搞好貯藏。如果貯藏得當,溫度控製合適,可以使食用土豆保持周年不發芽。
問:馬鈴薯是土豆嗎
答:對 馬鈴薯是通俗稱謂
土豆是書麵用語
還有的地方叫山藥蛋
馬鈴薯的種植技術
世界各地都有馬鈴薯的種植。其栽培技術因地理氣候條件不同而異。主要利用塊莖進行無性繁殖。為避免切刀傳染病毒和環腐病,應選用直徑為3~3.5厘米的健康種薯進行整薯播種。馬鈴薯最易感染病害,真菌病有晚疫並瘡痂並早疫玻細菌病有環腐並青枯玻病毒病有花葉並卷葉並類病毒病以及支原體病害等。蟲害有塊莖蛾、線蟲、地老虎和蠐螬等。大部分栽培品種是通過雜交育種選育成的。鑒於普通栽培種馬鈴薯品種資源的貧乏,近年來尤其重視綜合馬鈴薯的近緣栽培種,包括普通栽培種及二倍體栽培種的染色體組,以利於選育高產、高抗和高澱粉、高蛋白質含量的新品種。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其中以西南山區的播種麵積最大,約占全國總麵積的1/3。黑龍江省則是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基地。
利用塊莖無性繁殖時,種薯在土溫5~8℃的條件下即可萌發生長,最適溫度為15~20℃。適於植株莖葉生長和開花的氣溫為16~22℃。夜間最適於塊莖形成的氣溫為10~13℃(土溫16~18℃),高於20℃時則形成緩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氣溫降至-2℃即遭凍害。
因為馬鈴薯是屬於比較容易種植的,且它屬於基本糧食,所以被不少普通家庭用來種植。種植可用花園裏小麵積土地,也可以用垃圾桶、大型花盆等深度至少有24厘米的容器材料,一般來說,一個花盆裏隻可以種植一個土豆;而大桶可以種植好幾個。用於種植的土壤不必肥沃,但必須是偏幹燥的,不適宜種植於濕重的粘土;土壤偏堿性或者偏酸性問題都不大。
在生長期間要注意,開花和塊莖形成期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時期,如遇幹旱,每畝每次灌水15~20噸是保證馬鈴薯高產穩產的關鍵技術措施。馬鈴薯雖能適應多種土壤,但以疏鬆而富含有機質的(pH5.5~6.0)黑土最為理想。
馬鈴薯的根係和塊莖的生長都需要良好的水、肥、氣、熱等條件,要求土壤耕層深厚濕潤,通氣性良好。在前作收獲後及時搶墒整地,做到土壤疏鬆、土垡細碎。
馬鈴薯種薯選擇一是要選休眠期短、發苗快、結薯早、薯塊膨大快、品質優、產量高、商品率高抗腐爛的早中熟品種,選用整薯播種可以避免病毒病和細菌性病害侵蝕,避免薯塊腐爛缺苗,保證出苗整齊,結薯時間一致,商品薯率高,同時抗逆性強、耐幹旱、病害少、增產潛力大,有利高產。播種前應用新高脂膜噴施種薯,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
馬鈴薯由於受氣候影響,播早了爛種缺苗嚴重且易老苗,播晚了又易受霜凍危害,不能成熟,適宜播期短,應嚴格把握。應因地製宜適時調整播期,播種深度應根據墒情來定,一般來說在土壤質地疏鬆和幹旱條件下可以適當播種深些。播種過淺容易受幹旱和高溫的影響,不利於植株的生長和塊莖的形成膨大,影響產量和品質。並在植物表麵噴施新高脂膜,增強肥效,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效能,保護禾苗茁壯成長。
馬鈴薯是喜肥作物,生育期短,要獲得高產,必須施足底肥,底肥以農家肥為主,輔助施入一些化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馬鈴薯是高產作物,需肥量較多,喜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較少。以施基肥(磷、鉀肥)為主,追肥為輔;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多施農家肥,少施氮肥。早施基肥可促進早結薯、早收獲、早上市。同時在葉麵噴施地果壯蒂靈,使地下果營養運輸導管變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果麵光滑,果型健壯,優質高產。如有蟲害危害時,應及時噴藥防治。同時配合噴施新高脂膜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鞏固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