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營養 坐月子究竟需要哪些營養

編輯:東方女性2015-11-29 07:04食療養生
字體:
瀏覽:77次

  中國人都十分重視“月子”中的營養供應,這是從食物供應不足的時代延續下來的一種習慣,但也有一定的科學根據。那麼,孕期、產後第一個月和產後1-2年的哺乳期,在營養需求方麵有什麼樣的差異呢?

  產後第一個月,也就是俗稱的“月子”。在這段時間當中,產婦一方麵要愈合生產過程中產道的損傷,一方麵要準備分泌乳汁,還要補足孕期可能出現的營養儲備虧空,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水平是非常高的,幾乎達到女性一生當中的最高水平。這裏特別需要補充的包括蛋白質,包括泌乳和恢複骨骼礦物質密度所需的鈣,愈合傷口和分泌乳汁所必需的各種B族維生素,還包括彌補失血和重建肝髒鐵儲備所需的鐵元素。

  在我國2014年公布的最新膳食營養素參考值當中,對新媽媽的營養素供應標準是:蛋白質在孕前基礎上每天增加25克,鈣增加200毫克,鉀增加400毫克,鐵增加3毫克,鋅增加4.5毫克,維生素A增加600微克,維生素B1和B2均增加0.3毫克,維生素C增加50毫克。葉酸的建議增加量比孕期略低,從200微克降低到130微克,繼續服用葉酸片或複合維生素片仍是有益無害的。

  和孕期相比,產後第一個月少了胎兒生長的需求,多了愈合傷口和泌乳的需求。和後麵的哺乳期相比,產後第一個月的乳汁分泌量較少,而且暫時處於月經停止狀態,體力活動也比後麵大幅度下降。

  由於各國的營養標準都沒有給“月子”製定一個單獨的營養標準,所以具體的營養素和能量供應量要靠營養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總體而言,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按照哺乳期標準即可滿足各種情況的需求,但是,具體要供應多少千卡能量,則需要因人而異,全麵權衡。

  產後有分泌乳汁的需求,這是增加熱量供應的因素;但還要考慮到能量需求減少的因素——產婦不需要再負擔沉重的胎兒和附屬組織,而且大部分時間並不勞作,比平日有更多的時間臥床休息,體力活動水平大大降低。同時,產婦在孕期體重已經有所增加,其中身體儲備的脂肪組織,或者說身上增加的肥肉,主要就是為了產後分泌乳汁而準備的,它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庫存,絕對不能忽視。

  綜合這些的因素,月子中的食物能量供應並不需要很高,而重在提高微量營養素供應。具體供給多高的熱量才合適,則要看三個方麵的因素。

  一是看產婦的體重和健康狀況

  如果孕期增重已經過高,則在保證維生素和礦物質供應的前提下,產後熱量要比推薦值適當下調,特別是減少脂肪和精白澱粉的供應量——身上儲備的脂肪已經夠多了。否則,每天臥床不動,還吃得過多,烹調油膩,必然導致體重居高不下,甚至繼續發胖,增加此後患上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險。反之,如果孕期增重不多,身體偏於瘦弱,消化吸收功能又不好,就要注意趁這個充分休息的機會恢複胃腸功能,增加食物熱量和蛋白質的供應,提高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量,以保證傷口複原,保證乳汁分泌,並補充此前耗竭的身體營養素儲備。

  二是看產後的乳汁分泌需求

  有些產婦因為種種原因決定不給孩子哺喂母乳,那麼哺乳所需的熱量就不需要在膳食中考慮。如果按哺乳母親的熱量要求來製作食譜,必然導致身體發胖。如果要保證母乳喂養,就需要充分供應泌乳所需的營養成分,特別是蛋白質、鈣和B族維生素等乳汁中分泌量較大的營養素,熱量也必須適當提高。特別是初乳中含豐富的免疫相關蛋白質,因此蛋白質的供應量必須保證。

  三是看產後的體力活動大小

  有些產婦是剖腹產,臥床時間較長;有些產婦是自然分娩,產道損傷不大,較早起床做輕度活動。有些產婦需要自己照顧嬰兒,甚至過兩周時間就開始操持家事,有些則有幾個家人輪番照顧,一個月中很少體力活動。這些都應在個性化訂製食譜當中給予考慮,盡量做到熱量消耗和食譜供應相平衡,促進產婦最快地恢複正常體型,避免產後發胖。

  此外,具體內容,還要看產婦的消化吸收狀況而定。由於生育過程十分疲勞,部分產婦體力較弱,特別是日常消化能力較低的產婦,這時消化能力更是容易下降。故而,對體弱者來說,產後一周的食譜應注意容易消化吸收,無需嚴格控製食量,按自己的胃口吃飽即可。有些家庭怕產婦吃不飽,拚命塞給產婦油膩食物,殊不知這樣往往會給消化吸收係統過重負擔,效果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