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的最新治療方法 癲癇病正確飲食方法

編輯:東方女性2015-11-29 17:18食療養生
字體:
瀏覽:138次

  癲癇疾病的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與平常人一般無二,但在發病後很容易發生生命危險,癲癇病的治療與其他疾病相比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治療恢複時間,在此期間患者除了在醫生指導下堅持長期合理用藥外,家人還要注意加強癲癇病患者飲食方麵的調理,避免接觸不利於病症治療的食物,以免造成病症反複發作或加劇,影響治療效果。

  一、少飲用興奮性飲料

  在此類飲料中包含大量咖啡因,可造成腦部細胞興奮,出現異常放電,導致病症發作。患者要忌酒,飲酒會造成神經係統過度興奮,降低癲癇灶閾值,較容易引發疾病出現。此外飲酒後易發生意外事故,導致腦外傷引起癲癇。

癲癇病的最新治療方法,癲癇病正確飲食方法

  二、不可食用過多甜食

  患者過多食用甜食之後,大量的糖分進入血液,導致體內過多分泌胰島素,減低身體血糖,造成腦能量供應不足,促使病症發作。因此,癲癇病患者飲食要避免甜食、甜品的大量食用,維持身體正常血糖。

  三、避免刺激性食物

  日常飲食要保證足夠營養,避免食用狗肉、雄雞和鯉魚等發物,適量控製辣椒、芥末、及大蒜等辛辣調味品,以免此類刺激性食物引起癲癇發作,影響疾病的治療。患者可多吃新鮮的水果以及綠色蔬菜,來補充人體所必須的營養物質。

  四、合理飲食

  癲癇病患者飲食要合理,切記不可暴飲暴食。過度的饑餓會降低血糖水平誘使病症發作,而過飽則導致血糖水平快速升高,增加體內胰島素分泌,造成葡萄糖代謝加快,血糖水平高低不平波動較大,也會致使病症的發作。

癲癇病的最新治療方法,癲癇病正確飲食方法

  為了能夠有效治愈疾病,減少病症帶來的痛苦,家人在合理安排癲癇病患者飲食的同時,還要注意及時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避免不良情緒的出現,影響治療進程。

  關於運動:

  運動治療的組成

  運動治療方案包括三部分:運動前準備-熱身活動;運動鍛煉;運動後放鬆活動。

  熱身活動:5-10分鍾。如步行、太極拳、保健操等。逐步增加運動強度,以使心血管適應,並提高關節、肌肉的活動效應。

  運動鍛煉:20-30分鍾。為低、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步行、慢跑、遊泳、跳繩等。

  放鬆活動:5-10分鍾。如慢走、自我按摩等。可促進血液回流,防止突然停止運動造成的肢體瘀血,回心血量下降,引起昏厥或心律失常。

  常見運動類型:

癲癇病的最新治療方法,癲癇病正確飲食方法

  有氧運動

  常見:行走、慢跑、爬樓梯、遊泳、騎自行車、跳舞、打太極拳、打球等。

  無氧運動

  常見:舉重、一百米賽跑等。不主張采用此種運動。

  最輕度運動:散步、購物、做家務。

  輕度運動:太極拳、體操。

  中等強度運動:騎車、登山。

  強度運動:跳繩、遊泳。

  步行

  運動強度較小,比較安全。特別適合年齡較大,身體較弱的患者。

  建議從慢速步行開始,逐漸增加步行速度,中間可穿插爬坡或登台階等。

  慢跑

  屬中等強度,較為輕鬆,跑步中不至於出現明顯氣喘。適合於較年輕、身體條件較好、有一定鍛煉基礎的糖尿病患者。

  優點是運動效果明顯,運動量容易控製,不受時間、地點或器械限製。缺點是下肢關節受力較大,易引起膝關節疼痛。

  間歇跑:慢跑和步行交替進行的過渡性練習。

癲癇病的最新治療方法,癲癇病正確飲食方法

  常規慢跑:速度一般為100米30-40秒。

  運動的個性化

  運動時間:可自10分鍾開始,逐步延長至30-40分鍾,其中可穿插必要的間歇時間;運動累計時間一般以20-30分鍾為宜;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共同決定了運動量,兩者可協調配合。

  運動頻度:每周鍛煉3-4次為最適宜;若每次運動量較小,而身體條件又較好,每次運動後均不覺疲勞的患者,運動頻率可為每天1次;運動鍛煉不應間斷,若運動間歇超過3-4天,則效果及蓄積作用將減弱。

  有助於堅持運動的方法: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方式;運動時間安排在較為方便的時候;結伴運動;製定切實可行的運動計劃。

  運動時間段的選擇:通常於餐後1-3小時之間活動為佳,因為此時血糖水平升高;避開藥物作用高峰,以免發生低血糖;若必須在藥物作用高峰時運動或體力勞動,應適當增加飲食。

  運動的注意事項

  1、避免高強度運動,防止意外傷害;

  2、隨身攜帶易於吸收的碳水化物食物,以備出現低血糖情況下食用;

  3、佩戴胸卡;

  4、穿著舒適合腳的鞋,並注意足部護理;

癲癇病的最新治療方法,癲癇病正確飲食方法

  5、鍛煉前多飲水;

  6、如運動前血糖較低,應先加餐;

  7、運動會引起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增強,應注意飲食控製;

  8、如果進行激烈長時間運動,應監測血糖並注意調整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用量;

  9、高血壓患者不應舉重屏氣;

  10、周圍血管病變患者,應“走-休息-走”交替進行;

  11、視網膜病變患者不舉重、不潛水、頭不低於腰;

  12、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避免過度伸展,不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