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養生 二十四節氣驚蟄保健養生小常識

編輯:東方女性2014-10-13 15:39生活
字體:
瀏覽:81次

  核心提示:驚蟄節氣養生,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太陽運行至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驚蟄”是指鑽到泥土裏越冬的小動物被雷震蘇醒出來活動。驚蟄時的養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自身體質差異進行精神、飲食、起居的調養。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太陽運行至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驚蟄時的養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自身體質差異進行精神、飲食、起居的調養。《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行,以便誌生。”這是說,春天萬物複蘇,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對於北方氣溫較低、早晚溫差大的地區要注意保暖。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應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

  飲食調養要根據節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而定。主要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薺菜等。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故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鍋巴、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

  據曆書中記載:“鬥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由於驚蟄時候天氣轉暖,雨水漸多,人們除了出現困乏無力、昏沉欲睡的“春困”症狀外,還會在這時節容易感染肝病、痄腮、流感等疾病。

  驚蟄節氣人們要注意氣象台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當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等季節性疾病的流行。

  特別提醒,驚蟄應該多食補腎增強免疫力的東西,讓病毒、細菌遠離人體。在中醫看來,不同體質的人養生方法也不一樣,市民必須分清自己的體質,切勿亂吃亂補,避免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