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警惕冰箱病 您中招了嗎
“冰箱病”是什麼?
所謂“冰箱病”,是指由於不當或過量食用冰箱中存放的冰鎮食物,引起腹瀉、腹痛等身體不適,如冰箱頭痛、冰箱肺炎、冰箱胃炎、冰箱腸炎等。專家指出,冰箱冷藏室內的低溫雖然能夠抑製大多數細菌的繁殖,但仍有部分細菌可以“抗凍”生長,如嗜冷菌、黴菌、黃曲黴菌、黑曲黴菌等。從冰箱中拿出的食物如果未經高溫加熱滅菌,這些細菌就會隨食物進入腸胃,引起腸胃不適。“冰箱病”也主要通過被汙染的食物和水源經消化道傳播。
“冰箱病”常見的4種分型
冰箱頭痛:
夏天剛從冰箱冷凍室取出的食品溫度一般在零下6℃以下,而口腔溫度約為37℃左右,二者溫差懸殊。如果立即進食,將明顯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頭部血管痙攣,產生頭暈、頭痛、惡心等一係列症狀。
冰箱肺炎:
冰箱如果平時不經常清洗,冷凍機的排氣口和蒸發器處很容易繁殖真菌,而這些真菌的耐寒性極強,能在冰箱的低溫環境下大量生長繁殖,並隨塵埃散布到空氣中。過敏性體質者或兒童吸入這種帶菌的空氣後,很容易出現咳嗽、胸痛、寒戰、發熱、胸悶、氣喘等症狀,臨床上稱之為“冰箱肺炎”。
冰箱胃炎:
夏季大量攝入冰箱內的冷藏或冷凍食物,胃腸在受到強烈的低溫刺激後,血管會驟然收縮變細,血流量減少,胃腸道的消化液停止分泌,由此導致生理功能失調,誘發上腹陣發性絞痛和嘔吐等症狀,稱之為“冰箱胃炎”。
冰箱腸炎:
有一種細菌名為耶爾森氏菌,它廣泛存在於豬、狗、貓、牛、馬、羊、兔、鴿等動物體內,並能長期存活,在零下4℃的環境中仍能大量繁殖生長,因此冰箱就是它們大量繁殖的最佳場所。耶爾森氏菌最容易汙染瓜果、蔬菜、魚類和乳製品,如果食用儲存於冰箱中的上述食品時未充分加熱,就很容易引起冰箱腸炎,導致腹痛、腹瀉、嘔吐等病症發生。
如何預防“冰箱病”
定期消毒很必要
冰箱要保持清潔,定期清洗,尤其是排氣口和蒸發器。夏季最好每周對冰箱進行一次清洗和消毒,可用0.5%的漂白粉或冰箱專用消毒劑進行清潔,尤其注意擦洗箱縫、拐角、隔架處,最後用幹淨的濕布抹幹淨。也可以在排氣口和電冰箱下方的蒸發器內放置幾片蒜瓣,用於殺菌消毒。
冷食不宜馬上吃
從冰箱內取出的、不能再加熱的食品,宜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後再食用。不管天氣再熱,也不能將冰箱中的冷飲、冷食拿出來後就直接吃,更不要在大汗淋漓、口渴難耐時過量食用。
冰鎮西瓜不宜超過兩小時!西瓜最好是現買現吃,如果需要冷處理,放置於冰箱內的時間也不應超過兩小時,這樣既可防暑降溫,又不傷脾胃。脾胃虛弱、消化能力較差的人最好少吃或不吃冷飲或冷食,兒童或老年人尤其應當注意冷飲衛生。
存放時間有限製
冰箱存放食物的時間不宜過長。肉類生品的冷藏時間一般為1~2天,瓜果、蔬菜為3~5天。雞蛋在冰箱裏最多冷藏15天,蛋殼髒者要先擦拭,但不宜水洗。綠葉蔬菜冷藏5天後,即使沒變色,最好也不要吃。冷凍櫃內,魚肉存放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兩個月。如果肉凍得發黃,則說明脂肪已經被氧化,最好丟棄。而南瓜、蘿卜、洋蔥、薯類、香蕉、罐頭食品等不宜冷藏,請勿放入冰箱內。為了使冷藏食品的存放不超過規定的時限,最好在冰箱外麵掛個本子,以便記錄各種食物的存放時間。
食物擺放有講究
食物不能擺放過多,與冰箱壁之間應留有空隙,以便空氣流通。吃剩的飯菜應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汙染,一般熟食在上,生食在下。冷藏室的溫度上低下高,因此魚、肉等動物性食品宜置於上層,而水果、蔬菜等則置於下層。冷凍櫃內,冷飲等直接入口的食品宜置於上層,凍魚凍肉則置於下層。
不宜放入冰箱冷藏的食物
黃瓜、青椒、茄子等蔬菜在冰箱中久存,容易出現“凍傷”——變黑、變軟、變味。香蕉、火龍果、芒果、荔枝、龍眼、木瓜、紅毛丹等熱帶水果也不宜冷藏,否則果肉容易變黑和變味。土豆、紅薯、蘿卜等,因其表皮比較厚實,一般不容易腐爛,不用放入冰箱儲存,存放於室內陰涼幹燥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