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自小就不曾痊愈的傷
我一直認為人的性格,麵對事情的態度,處理方式,抗壓性等等方麵,都是原生家庭所賦予的!因為我思考自己的種種,都在原生家庭裏有跡可尋……
我闡述一下自己的性格缺陷:自卑,沒安全感,倔強,討好型人格,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情緒會受他人的態度影響,不願麻煩別人,不願接觸人!而這些,自從家裏發生重大變故後,愈加強烈,我便開始審視開始思考,我為什麼會這樣!
從小我就旁觀著父母的矛盾,母親會經常當著我的麵用最難聽的言語數落父親,表達她有多麼的看不上父親,而父親每每都是一副不屑於與母親爭論的低頭不語的態度回應她,這便更激化了母親的情緒。他們矛盾的症結絕大部分都是因為錢,母親說父親摳,計較,藏著掖著,不像別人家那樣讓媳婦管錢,沒把她當媳婦,父親的態度就是認為母親大手大腳,沒有規劃,有多少花多少,所以他絕不會把錢給她!
不管是什麼樣的矛盾引起的,最後都會走到這個話題!在我的眼中,我不喜歡母親的耿耿於懷和她歇斯底裏的吼叫謾罵,不從自身找原因,不去改變,總愛用別人家的來比較。我也不喜歡父親的木訥,不會用言語來解釋,而且屬實把錢看的比什麼都重,不僅對別人摳,對自己也不大方,他的工資算中上等,可是一點生活質量沒有,沒有娛樂,不好吃不好穿,單位如果發獎金或購物卡,他就從來沒有主動告訴家裏過,更別提給母親了,都是母親從別人口中知道後回家與他發起一場嘶吼,才費勁巴力的從他那要來。在母親口中他就是沒有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情趣!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階段特別依戀母親,我每天都盼望母親下班回來,但每天母親都是回家做飯然後換好衣服出去玩,我經常是拚命拽著她的衣襟哭著說別去了在家陪我好嗎,但永遠留不住她,隻剩下我落寞的坐地上哭完自己爬起來,又不喜歡跟父親玩,直到現在我都記得那種抓不住的失落的感覺。小時候不懂,後來大了慢慢覺得父母之間是沒有愛情的吧,都說孩子是愛的結晶,他們沒有愛,所以才對我不夠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