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該如何養護心髒 在夏季該預防什麼疾病呢
我國的氣功中,講究運氣調息,要求氣息出入於鼻端綿綿若無,其實本意並非在控製呼吸,而是通過呼吸調整心律,因為當人的心神不安靜,心律便會不正常,心律不正常時,人的呼吸也就無法做到平緩,從此可以看出,我國古代的養生術中,雖然主要宗旨是提高腎髒的機能,而其入門的基礎,卻是從調心開始的。在炎熱的伏天,人體內的血流加快,心髒負荷大,所以保持心情的平靜與愉樂便顯得極其重要。
在高溫天氣中,人們最應警惕的便是心力衰竭。對上海市民的一項專題調查顯示,患心衰的人數連續上升,而且發病率已達1.9%,兩年間的死亡率達到37%,六年的死亡率高達82%。進入高溫天氣,“內心脆弱”者更會麵臨著突然心衰的可能。因此,醫生提醒,高溫天氣一定要養好自己的“心”。據有關專家介紹說,心衰通常是由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進入高溫天氣,由於心髒排血量明顯下降,各髒器的供氧能力明顯減低,不少“內心脆弱”者就會引發心衰,患者最初可表現為活動後氣短;此後隨著病情的加重,對活動的耐受力也越來越差;到晚期,病人隻能臥床休息。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易疲勞、食欲減退等症狀。所以說,進入高溫天氣一定要注意養“心”。
要想預防心力衰竭,平時就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要戒煙、少喝酒、適當控製體重、改善飲食習慣。對已確診為心衰的病人,除應堅持藥物的終身治療外,病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需要做一係列的調整和改變,比如,飲食要低鹽、控製水分的攝人、進食不可過飽,多食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品,多吃蔬菜以及適當運動,並保證充足的睡眠。
在炎熱的伏天,最易發生的季節病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為氣溫高,而環境通風差,使體熱不能及時向外發散造成的。此時外出,應調整時間,避免中午高溫時外出。有些老人在此季節中常感到煩躁,疲乏無力,食欲減退,甚至頭暈、胸悶、惡心等這些症狀中醫講是“暑傷氣”,民間則說是“苦夏”。對此,可適當進補,以補充身體中氣之不足。並且要保證睡眠的充足,並利用午睡時間,以彌補夜晚睡眠之不足。對於冷飲不可多吃。夏季適量吃冷飲可防暑降溫,但冷飲吃得太多,則有害無益。胃腸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就會加快蠕動,縮短食物在胃腸裏的停留時間,直接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同時,由於夏季氣溫高,體內的熱量不易散發,胃腸內的溫度也比較高,如果驟然受到大量的冷刺激.有可能導致胃腸痙攣,引起腹痛。對於瓜果也不能過量食用。夏季瓜果對維持人體內酸堿度平衡有很好的作用。但是,過量食用,會增加腸胃負擔,重則會造成腹瀉。這是由於此節氣中,陰氣已生,所以生、冷、硬的食物便會對腸胃有所傷害。
俗話說:“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此節氣中,氣溫高、濕度大。木頭,尤其是久置露天裏的木料,如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麵看上去是幹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如果在上麵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病。所以在此節氣中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另外,此節氣中很多人喜歡在室外露宿,這種習慣是不好的。因為當人睡著以後,身上的汗腺仍不斷向外分泌汗液,整個肌體處於放鬆狀態,抵抗力下降。而夜間氣溫下降,氣溫與體溫之差逐漸增大,很容易導致頭痛、腹痛、關節不適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
總的來說,一年中最熱的天氣來了,而陰氣也在這時候開始生長,所以不能過於貪涼,而應當適當使身體排汗降溫,這樣還可以排出體內的一些毒素,對身體是有好處的。而由於新陳代泄加快,所以飲食上,要注意營養,適當進行清補。並且要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及本人的生活習慣,將神補、藥補、食補三者有機配合,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