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感冒有必要每次都用抗生素嗎
抗生素治感冒誤區多
用抗生素治療感冒其實是一個誤區,很多患者或多或少都走進了這個誤區,造成了抗生素的濫用問題。生活中,一些患者認為用抗生素配合感冒藥一起服用可以縮短病程;有些患者則認為用了抗生素可預防細菌感染;還有一些患者則認為感冒發燒了就是有炎症,有細菌感染,就得使用抗生素;更有一部分患者在感冒的過程中,看到效果不佳,就頻繁更換抗生素;另外還有一大部分患者見感冒病情好轉了,就立即停藥。這些都是在治療感冒過程中常見的幾種抗生素使用誤區。
抗生素無法消滅病毒
為什麼說服用抗生素治療感冒是個誤區呢?據臨床統計發現,90%以上的感冒和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是一類比細菌小很多、沒有細胞結構、僅由核酸和蛋白質構成、需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的微生物,它們隻能寄生在其他生命體的細胞內才能生長繁殖,需要利用被寄生細胞的代謝係統合成它們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質成分。目前臨床中常用的抗生素大部分是通過破壞病菌的細胞壁生成和蛋白質合成等環節來發揮殺滅病菌的作用,病毒本身既沒有細胞結構,不存在細胞壁、細胞膜,其自身也不存在蛋白質合成,所以抗生素對於消滅病毒是無能為力的,對病毒性感冒起不到任何治療作用。因此,感冒了用抗生素治療是個很大的誤區,抗生素無法縮短感冒的病程。
亂用抗生素易產生耐藥性
抗生素是針對引起炎症的細菌的,可以殺滅細菌,但是並不能預防細菌感染,對於那些病毒性感冒的患者,其本身並沒有細菌感染而使用抗生素的話,不但起不到預防作用,而且會引起耐藥性。
那些認為發燒就是有細菌感染就要用抗生素的做法,他們的錯誤在於,病毒感染同樣會引起發熱,比如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患者往往會伴有高燒,但抗生素對其無效,必須服用抗病毒的藥物進行治療。
頻繁更換抗生素的做法問題更大,伴發細菌感染的感冒患者在應用抗生素治療的時候,要注意抗生素的療效有一個周期問題,如果使用某種抗生素療效暫時不佳,首先要考慮用藥時間不夠,另外,給藥途徑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狀態等因素也會影響抗生素的療效,稍加調整也許就會提高療效。而頻繁更換抗生素則會造成用藥混亂,容易使細菌對多種藥物產生耐藥性,以後再碰到細菌感染就會無藥可用。
如果確有細菌感染,服藥以後一旦有效就停藥危害也很大,這樣不但治不好病,反而會使已經好轉的病情因為殘餘細菌的作怪而反彈,一旦反複還需再次用藥,這樣反反複複,就增加了藥物對細菌的自然選擇時間,也給細菌對該藥物產生抗藥性提供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