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養生 散寒除濕 溫經止血

編輯:東方女性2011-06-26 11:08食療養生
字體:
瀏覽:191次

  [導語]艾葉又名香艾、蘄艾、艾蒿,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腰子經。能散寒除濕,溫經止血。適合使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人虛寒經血不調、腹痛、崩漏有表麵化療效,是一種婦科好藥。馬上就是是艾葉上市的時刻,艾葉可做艾糍點饑,加工成各種田區的菜肴和藥

  母雞艾草湯

  作法:老母雞1隻,艾草15克。將老母雞洗淨,切塊,同艾草起煮湯,分2~3次食用。經血期連服2~3劑。

  效用: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合使用於體虛不可以攝血而致月通過多,心慌怔仲,睡不著多夢,少腹冷痛等。

  艾草甜湯

  作法:艾草15克,白砂糖20克,共煮湯飲用。

  效用:經來煩燥,尿赤灼痛,口幹口苦,喜冷水,糞便幹燥難下,舌紅苔黃,脈數無力。宜清熱利濕,活血化瘀。

  艾草餅子

  作法:將5詜聕艾草打成漿,再用糯大米磨成的粉做成一個個艾草餅,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草香,並有少量的艾草苦味,吃後齒頰留香。

  效用:有使容貌美麗功能,是客家婦人坐蓐必吃的點饑,還可治受涼。

  艾草煎雞蛋

  作法:艾草洗淨後剁碎,參加雞蛋攪勻,參加鹽、胡椒粉,鍋熱加油,煎熟即可。

  效用:令人增進食欲。

  艾草心圓

  作法:把肉和艾草作別剁碎後參加數量適宜鹽、薑、味素、花生米油、生粉、雞蛋拌勻,而後用常法加工成肉圓或肉餅。或煮、或煎、或蒸均可。

  效用:暖胃。

  艾草水糕

  作法:取艾草、粘米、江米、沙糖各數量適宜。先將艾草陰幹,而後與粘米或江米一塊兒泡在水中2鍾頭,用打漿機磨成米漿;沙糖煮溶與米漿煮成糊狀,入銅盆蒸60分鍾,冷卻後切件。

  艾草蒜湯

  作法:大蒜50克,生荷葉20克,生艾草20克,生側柏葉20克鮮生地黃20克,將各種材料混合一塊兒搗成泥,以水煎服,可平逆氣、止血。

  艾草黃糖水

  作法:新薑5片,大棗5枚,艾草15克,黃糖數量適宜,水煎服。

  效用:用於經痛。

  薑艾雞蛋

  作法:新薑15克,艾草10克,雞蛋2個,加水數量適宜煮熟後,蛋去殼放入再煮,飲汁吃蛋。

  效用:用於月通過多。

  艾草扁食

  作法:1、艾草300克,切碎;蔥、豆芽、豆腐數量適宜切碎。2、將以上材料拌勻,用鹽、味素調味成餡。3、用麵手提包餡成扁食式樣,入鍋中蒸熟或水煮均可。

  效用:開胃。

  艾草菜團

  作法:將艾草切碎,放數量適宜小麥磨成的粉,用水、鹽揉成和好的成塊的麵,做成體積適中的艾草菜團,入鍋中蒸熟即可。

  效用:能“通氣血,還寒濕,止血,保胎”。特別是五月節節前後的艾草,清嫩味鮮,具備增進食欲健脾,開胃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