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意麵 才能稱霸朋友圈
很多人最初接觸西餐都是從意大利麵開始的
比起帶血的牛排,溫暖的麵條
鮮濃的醬汁,最對中國人的胃口
如今麵對美食,大家已養成了“相機先吃”的習慣
Insta博主們用垂涎欲滴的照片色誘了一大批意麵的粉絲

不論是美食達人,還是高級吃貨,
都愛首選高顏值的意麵作為踏平朋友圈的利器。
但你真的懂它嗎?
將麵煮熟,澆上醬汁,即可食用。簡短12個字的做法,
你真的會做嗎?
凹得一身好造型若不了解意麵,喜愛又從何談起呢。
意大利麵(Pasta)起源於13-14世紀
是用100%杜蘭小麥(Durum Wheat)磨粉製成的。
其中Durum拉丁語的意思就是“堅硬”。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會覺得意麵口感硬韌,
總覺的像是沒煮熟。
殊不知這正是意麵的最本質特點。

文藝複興後期它的種類隨著藝術的興起也逐漸豐富起來。
粗略的統計意麵的品種已達300多種。

之後從美洲舶來的辣椒和西紅柿被引入了醬料中,
不同的意麵再搭配上不同的醬汁,種類就多達上千種。

不過在中國我們最常見的還是那幾款經典的意麵。
Spaghetti(長麵)
Spaghetti意為“細繩”,
中等粗細的圓麵條,也是最常見,最經典的。
適合搭配番茄肉醬,奶油蘑菇和海鮮。

Fusilli(螺旋形麵)
將扁平的麵條擰起來,就成了螺旋麵。
螺旋的表麵更容易粘附醬汁,一般配番茄醬和白醬。
還可以搭配橄欖油和蔬菜製成沙拉。

看到上麵的insta博主po的圖片
是不是覺得自己的意麵很無感。
煮出意麵的al dente口感意麵最完美的口感叫做al dente,
就是大約40%軟,60%硬的組合,
網上泛濫的教學視頻中,
我隻信英國廚神Jamie Oliver的方法。
1, 盡量用大又深的鍋,放3/4鍋的水,燒開後放入2勺粗鹽。
2, 意麵入鍋,水開後保持沸騰的狀態,不停攪拌避免粘連。
3, 嚴格按照包裝上建議的時間來控製,到點撈起。
特別提醒:煮麵時若加入橄欖油,會導致醬汁不容易掛在麵上。麵熟後過冷水會衝掉表層的營養物質。
麵與醬的繁文縟節醬汁與意麵的關係,如同吐司與果醬。
味道來自果醬,但主角確實吐司。
角色的不同也決定了麵與醬的配比。

合理的比例是醬汁剛好塗裹住意麵的表麵。
麵吃完,醬汁也剛好不剩。
另外不同種類的意麵搭配怎麼樣的醬汁也很有講究。
長型意麵適合搭檔輕量級,質地均勻的醬料。

有紋路的短意麵適合搭配肉醬,或有大塊蔬菜的醬料,與雞蛋奶油是絕配。

螺旋麵或彎曲折疊的麵,適合與番茄配豆類,魚和碎肉搭配。

看了這麼多好生羨慕的“Food Porn”,
不想試著自己做一下,喚起早已麻木的味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