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個關於麵包的真相,麵包店老板不會告訴你!
中國有饅頭,西方有麵包。
堂主出門最怕遇見麵包店,因為每次進去了就出不來......這麼多香噴噴的麵包,不想走!
但......買哪個好?
經過一番研究調查後,堂主發現了麵包店的 4 個秘密,今天就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麵包確實
有很多種添加劑
這主要說的是那些保質期比較一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麵包。
某知名軟麵包配料表
▼
看著有點暈?其實主要是以下這幾類:
01. 防腐劑
麵包的水分、糖、脂肪都不少,時時刻刻都在受著黴菌和細菌的騷擾。
為了能讓它多堅持一會,廠家會適量加入一些防腐劑,保證食品安全。
02. 膨鬆劑、酸度調節劑、乳化劑、甜味劑
而膨鬆劑、酸度調節劑、乳化劑能幫助發酵、防止麵包老化;甜味劑則可以幫助改善口感和風味,少放點糖。
總之,就是為了讓麵包更軟更大更好吃。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03. 什麼是「麵包改良劑」?
為了方便使用,商家會把這些食品添加劑按比例組合調配好,就變成了我們經常見到的「麵包改良劑」。
無論是哪種添加劑,都別怕。隻要按規定使用,就是安全的。
畢竟自己家蒸饅頭,還要放點堿麵防止太酸嘛。
麵包中
可能會用人造黃油
油脂是麵包中不可少的靈魂原料,它能讓麵包口感更香,造型更美。
但真正的黃油價格較高,為了控製成本,很多麵包廠商會選擇相對更便宜的氫化植物油(人造奶油、人造黃油)。
某品牌的天然酵母麵包
加入了起酥油和人造奶油兩種氫化植物油
▼
大家害怕的,其實是人造黃油中的一種副產物:反式脂肪。
它應該算是所有脂肪酸中最罪大惡極的一個,比飽和脂肪酸還可怕的那種。
不過,大家不用太擔心。
因為隨著生產技術的改進,現在人造黃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可以降到很低。
如果你實在不放心,那堂主建議:
看營養成分表
▼
如果是去麵包房買,那盡量去正規的、好一點的店。
最大的問題是
隱藏的油、糖與熱量
相比於食品添加劑、人造黃油,堂主買麵包時最在意的,其實是美味下隱藏的糖、油和熱量。
做過烘焙的人,可能都深有體會。
沒做過的……堂主就來舉幾個例子。
酥脆的可頌,一層酥皮一層油
▼
柔滑香甜的夾心,脂肪和糖都不少
▼
有酥皮的菠蘿包,酥皮脂肪含量超級高
▼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如果你不信,那我們隨便來看幾個數據:
某品牌手撕麵包:359 千卡 / 100 克
某品牌牛角麵包:446 千卡 / 100 克
某品牌法式軟麵包:405 千卡 / 100 克
感覺還行?
有對比才有傷害!
被認為減肥大忌的米飯(熟的)熱量是
170 千卡 / 100 克
如果你不敢吃米飯、饅頭、麵條,憑啥還敢沒事吃個小麵包?要記住: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
月半
麵包應該
這樣買,這樣吃
雖然麵包熱量不低,但它們這麼好吃,堂主自己也不忍心放棄。
為了讓大家選擇合適的麵包,悄悄分享幾個建議。
關鍵中的關鍵:買靠譜的品牌,選擇大一點的正規麵包房。
朋友圈和某些電商品台的「良心自製」「純手工」......反正我不買......誰知道他到底洗沒洗手,良心是不是黑的......
選擇的第二個標準是:看你怎麼吃。
如果你每天把麵包當做主食,那原則很簡單,就是熱量低。
堂主以個人經驗來說,推薦大家買
它的熱量隻有酥皮麵包的一半,而且特別耐嚼,非常鍛煉人。
但法棍有個嚴重的缺點,吃了會......
圖片來源:網絡
如果牙口不太好,那就算了。選擇全麥麵包、無餡的軟歐包,原味白麵包也行。
如果你隻是偶爾犯饞,那就簡單了:想吃哪個買哪個!
別太放縱就行。
點擊 以下關鍵詞
撩遍食堂熱門 話題
清涼小吃 | 吃與長壽 | 用油誤區
補鈣排行 | 香蕉不變黑 | 食品黑幕
黏黏的蔬菜 | 水果應該怎麼吃 | 雞蛋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