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細胞偏低怎麼回事 中性粒細胞偏低怎麼辦

編輯:東方女性2017-06-06 15:00生活百科
字體:
瀏覽:234次
文章簡介:中性粒細胞是每個人體內都有的免疫細胞,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抑製細菌繁殖生長。那麼,大家知道中性粒細胞偏低是怎麼回事嗎?中性粒細胞偏低怎麼辦?下麵大家不妨跟隨東方女性網小編一起了解中性粒細胞的相關知識...
中性粒細胞偏低怎麼回事 中性粒細胞偏低怎麼辦

  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是在瑞氏(Wright)染色血塗片中,胞質呈無色或極淺的淡紅色,有許多彌散分布的細小的(0.2~0.4微米)淺紅或淺紫色的特有顆粒。細胞核呈杆狀或2~5分葉狀,葉與葉間有細絲相連。中性粒細胞具趨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殺菌作用。中性粒細胞來源於骨髓,具有分葉形或杆狀的核,胞漿內含有大量既不嗜堿也不嗜酸的中性細顆粒。這些顆粒多是溶酶體,內含髓過氧化酶、溶菌酶、堿性磷酸酶和酸性水解酶等豐富的酶類,與細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有關。

  中性粒細胞偏低是怎麼回事

  中性粒細胞是白細胞中的一種,具有吞噬殺菌功能,與機體防禦和抗感染過程有關。

  中性粒細胞正常範圍為0.40~0.75(40%~75%);(1.80~6.30)×109/L

  在血常規主要是看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的數值。中性粒細胞數值偏低考慮是服用其他藥物造成的,再就是服用抗病毒藥物等。減少程度過於明顯,細菌很可能在機體完全或基本喪失抵抗力的狀態下迅速擴散,甚至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症,嚴重威脅生命。

中性粒細胞偏低怎麼回事 中性粒細胞偏低怎麼辦

  如白細胞與粒細胞計數正常,單純中性粒細胞百分比輕度偏低,則多無明顯病理意義;

  如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的同時,伴有白細胞的數量或粒細胞數量減少,則多見於各種感染,如病毒感染(肝炎、流感、風疹),細菌感染(傷寒、波狀熱),化學及物理因素(如藥物、毒物中毒或過敏、苯、放射性物質)等引起;還有粒細胞缺乏症等。

  中性粒細胞偏低常見疾病有傷寒、副傷寒、麻疹、流感等傳染病、化療、放療。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脾功能亢進、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中性粒細胞偏低怎麼回事 中性粒細胞偏低怎麼辦

  中性粒細胞偏低怎麼辦

  中性粒細胞作為人體內吞噬細胞,對清除異物貢獻突出。暫時稍微偏低一些問題不太大,但是長期偏低會影響免疫功能,一旦遇有大風大浪就會嚴重傷害機體,所以還是盡早想招兒。

  因為骨髓負責生產中性粒細胞,所以首先把骨髓功能提高,中性粒細胞的數量就會逐步增加到正常水平。骨髓生成各種細胞依靠十分精確地營養素(通常稱為“建築材料”)特別是製造新生細胞的營養素,第一大營養素為蛋白質,占70%左右;第二大營養素為磷脂,占17——20%,還有一些如膽固醇的脂類;第三為糖類即碳水化合物,占5——7%,剩下的其它無機鹽、維生素占3%左右。所以要想骨髓好,優質蛋白和磷脂、維生素群必需惡補!鈣鐵鋅硒銅元素適當補。水不用說了,雖然特重要,但誰都不會缺乏。沒有建築材料,想蓋好中性粒細胞的房子,那就是個妄想!找個高級營養保健師,具體指導一下,慢慢就正常了。

中性粒細胞偏低怎麼回事 中性粒細胞偏低怎麼辦

  中性粒細胞偏低吃什麼

  中性粒細胞偏低有多種可能,一般的飲食建議如下: 宜多樣化平衡飲食:平衡膳食是保持正常體重的最好辦法。平衡膳食包括粗糧與雜糧搭配,富含熱能,適量蛋白,富含纖維素、高無機鹽及富含維生素A、C、E、K、葉酸等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如玉米、糙米、全麥麵、植物油、蜂蜜、蔗糖、蜂王漿、瘦肉、蛋類、豆類、鮮奶、菌菇類、胡蘿卜、竹筍、南瓜、黃瓜、菜花、菠菜、白菜、芹菜、黃花菜、西紅柿、大蒜、海帶、紫菜、海魚、動物肝、腎,以及人參、枸杞子、山藥、靈芝、冬蟲夏草及新鮮水果等。宜低脂肪、低鹽、低糖膳食,適當減少脂肪的攝入量,如少食肥肉、乳酪、奶油等.忌食生蔥蒜、豬肉、南瓜、醇酒以及辛溫、煎炒、油膩、葷腥厚味、陳腐、發黴等助火生痰有礙脾動的食物。宜食海帶、海藻、紫菜、牡蠣、蘆筍、鮮獼猴桃等具有化痰軟堅散結功能的食物。 可給予益氣養血、理氣散結之品,鞏固療效,以利康複。如山藥粉、糯米、菠菜、絲瓜、海帶、鯽魚、泥鰍、大棗、橘子、山楂、玫瑰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