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症狀有哪些 揭新生兒黃疸的預防與護理
母乳喂養的嬰兒在生後4~7天出現黃疸,2~4周達高峰(血清膽紅素可超過256.6~342.0μmol/L),一般狀況良好,無溶血或貧血表現。黃疸一般持續3~4周,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10周才退盡。黃疸期間若停喂母乳3~4天,黃疸明顯減輕,膽紅素下降≥50%,若再以母乳喂養,黃疸不一定再出現,即使出現亦不會達到原有程度。
隨著母乳喂養率的提高,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逐年增高,目前已達20%~30%。也已成為住院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本病預後良好,嚴重者才需治療,但為了順利推廣母乳喂養也應引起重視。
臨床表現
生後母乳喂養無其他原因而出現高膽紅素血症者,膽紅素常可達256.5~342μmol/L(15~20mg/dl),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新生兒一般情況良好、吃奶佳、生長發育正常。黃疸可持續3周~3個月。
檢查
血生化檢查:血清膽紅素大多數<257μmol/L(15mg/dl),也可>342μmol/L(20mg/dl),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肝功檢查正常,HBsAg陰性。
新生兒黃疸的預防與護理
新生兒黃疸的預防與護理應注意如下幾點:
(1)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饑過飽,並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2)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再妊娠時應作預防,按時服用中藥。
(3)嬰兒出生後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發現黃疸應盡早治療,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了解黃疸的進退。
(4)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症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5)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髒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6)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7)需進行換血療法時,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嚴格操作規程。
新生兒黃疸的食療法
一、治療方法
中藥方
方劑1:金錢草15g,梔子6g,茵陳9g,甘草3g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新生兒黃疸
方劑2:茵陳、茯苓各20g,梔子、白術各15g,木通5g
製用法:水煎服。大便幹結者去除白術,加大黃5g,枳實5g;發熱煩躁,舌質絳紅者,加生地20g,丹皮、赤芍各15g。
適應症:新生兒黃疸濕熱證
方劑3:黃連、茵陳、雲苓各10g,黃柏、黃芩、梔子各6g
製用法:研成粉,用蜂蜜調成藥餅。貼於肚臍,外用熱水袋溫暖肚臍。
適應症:胎黃不退先天不足,氣血兩虛證。
食療法
方劑1:蟬蛻0、5g,綠豆5g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新生兒黃疸
方劑2:鮮蘑菇或番薯適量
製用法:做菜煮湯。食用。
適應症:新生兒黃疸陰黃證
方劑3:冬瓜皮、玉米葉各3g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新生兒黃疸
二、家庭護理
1、嬰兒出生後,即應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注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或黃疸逐漸加深,或黃疸退後複現等情況,以便及早考慮病理性黃疸的診斷。
2、注意觀察荒誕嬰兒的全身症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難、驚剔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及早發現重症嬰兒,及早治療。
3、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肚臍部及臀部的清潔,防止破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