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知識:對孩子不打不罵溫和教育真的有用嗎?

編輯:東方女性2020-03-10 15:29育兒百科
字體:
瀏覽:159次
文章簡介:不同性格和處於不同環境的孩子,教育方法都是不一樣的,對於孩子的教育有些人喜歡用硬的方式,而有些人喜歡用溫和教育。所謂的溫和教育也是有方法的,溫和不代表容忍、溺愛、遷就

  不同性格和處於不同環境的孩子,教育方法都是不一樣的,對於孩子的教育有些人喜歡用硬的方式,而有些人喜歡用溫和教育。所謂的溫和教育也是有方法的,溫和不代表容忍、溺愛、遷就。俗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這裏不是說教育必須用之以刑,但是整天的用嘴給孩子灌毒雞湯也是沒有用的。

幼兒教育

  有的孩子心理年齡成熟的早,能夠一定程度上的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從而自我約束,發奮圖強。但是還有很多孩子是不能理解言語的規勸的,這類孩子追求“自由”,不喜歡約束,直到撞了南牆,才會有一絲醒悟,有的回頭,有的繼續撞下去。

  古人有不怒自威,不戰而屈人之兵,所謂上兵伐謀,都是說不一定要用武力,溫和教育指的是策略教育,要比動用武力高級的多,不過也難得多,通過一些動作,表情,眼神,改變氣場和氛圍,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做的事情已經激怒了你,並產生自我反省的意識,留下深刻印象,進行自我改正。

幼兒教育

  父母在教育上必須有底線,這樣才會有威嚴,沒有了威嚴,你說的道理再高級,孩子也不會鳥你的。而有的家長就是通過棍棒樹立威嚴的,然而棍棒雖然是下策,但是有時候隻要用在點上,比你說一萬句空口白話都有用。畢竟有的孩子天性就是欺軟怕硬,服強蔑弱的,這樣的孩子,你隻會跟他講道理,他隻會覺得你越來越煩,從而變本加厲。

  因材施教,對於從小就會自我反省,擁有極強上進心的孩子,父母隻需要將一些道理點明即可,他做錯時,父母的表情和說話的語氣嚴厲些,孩子就會積極改正,這樣的孩子確實用不到棍棒,有時候你一句話,比用棍子打他對他的刺激都大,這樣的孩子越大越不讓人操心,無論是出生在農村或是城市,都是如此。

幼兒教育

  而另一種從小活潑好動,不喜歡自我反省,聽過的道理分分鍾就拋到腦後的孩子,溫和教育就像吹耳旁風,你吹多少,孩子就漏多少,同樣的錯誤他(她)可以無數次的犯,然後你講的道理幾秒鍾就忘,類似這樣的孩子,他(她)如果犯了小錯,你必須嚴厲教育,犯了比較大的慣錯,一定的“棍棒”還是有必要的,棍棒主要是告訴這樣的孩子,父母的底線,讓他們知道有的錯誤以後不能再犯了。

  然而武力也是有高級和低級之分的,拿起棍子就亂打一氣,可能會弄巧成拙。首先棍棒可以威懾,真打的話,也要挑地方,大臂、大腿肉多的地方可以打,還需要控製力道,其它骨頭和神經多的地方就不要打了,容易造成嚴重的傷害或後遺症。一次棍棒隻要產生了效果,下次提起棍子就應該有效果了。畢竟打不是目的,隻是無奈的一種方法。

  所謂溫和教育和棍棒教育都是一種方法,針對的是不同的孩子和不同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沒有一種方法是一勞永逸的,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模式,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