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燜羊肉的做法 紅燜羊肉的營養價值和功效都有哪些
做法一
食材準備
約5000克重的公山羊1隻, 辣醬450克 ,紅醬油200克 ,料酒500克, 胡椒粉5克 ,大料10克 ,三奈3克 ,肉桂15克 ,丁香2克 ,草果5~6枚, 白蔻3克 ,小茴3克 ,砂仁3克, 陳皮4克,香葉5克 ,紅棗50克 ,枸杞15克 ,孜然20克, 薑塊100克,大蔥250克 ,精鹽、雞精、味精各適量 ,食用油750。
製作步驟
1、公山羊宰殺後剮去皮,除去內髒、頭蹄,再刮洗淨羊肉上的殘毛及血汙,之後把羊肉剁成2.5厘米見方的塊,放入清水中浸泡2~3小時撈出,瀝盡血水,入沸水鍋中"出一水",再撈起瀝幹水分;薑塊、大蔥洗淨拍破;孜然用小火焙香後磨碎。均待用。
2、炒鍋置火上,放油燒至六七成熱,先下薑蔥爆香,隨即將羊肉塊倒入鍋中爆炒,再烹入部份黃酒,待羊肉收縮變色後,迅速下入辣椒醬用中火炒香,再下紅醬油將羊肉炒至上色,立即起鍋倒入一口大砂鍋內,並摻入約2000克清水,投入大料、三奈、肉桂等各種香料。
3、將砂鍋移至火上,用中火燒開後撇去浮沫,再下入料酒、精鹽、胡椒粉,隨後放入胡蘿卜、大棗、枸杞,加蓋用中小火燜燒40~50分鍾,至羊肉酥爛時揭開鍋蓋,揀出薑蔥、胡蘿卜及香料渣不用,調入雞精、味精和孜然粉。
4、起菜時隨配油麵筋、老豆腐、大白菜、香菜各一碟上桌。吃時一般先吃砂鍋內的羊肉,待吃到酒酣耳熱,再用砂鍋內的原汁涮燙配料及各種葷素原料。
紅燜羊肉的做法
做法二
食材準備
羊肉、棗、白蘿卜、土豆、枸杞子、食鹽、薑、蒜、八角、桂皮、幹紅燜羊肉辣椒、料酒、生抽、辣椒醬、白胡椒、大蔥、香葉、植物油
製作步驟
1、羊後腿肉洗淨,切成小塊。白蘿卜、土豆去皮切塊。
2、燒一鍋開水,水沸騰後將羊肉塊放入焯2分鍾後撈出,再用熱水衝洗幹淨,瀝幹水分。
3、鍋中熱油,倒入蔥段、薑片、蒜末爆香後,放入焯好的羊肉塊,倒入料酒,翻炒3分鍾後,加辣椒醬和生抽,炒至羊肉上色。
4、將炒好的羊肉盛入砂鍋中,加入大料、桂皮、香葉和清水,水要沒過羊肉。
5、水燒沸騰後,撇去沫子,加鹽、胡椒粉,再加入蘿卜、土豆塊、紅棗、枸杞,轉小火燉約50分鍾。
6、吃完羊肉的湯可接著燉青菜。
紅燜羊肉的做法
營養價值
營養分析
紅燜羊肉作為美食中的精品,其營養價值及健身功能不言而各式紅燜羊肉成品喻。據《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肉,性溫味甘,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身;可正氣祛邪、治畏寒怕熱;補元陽、宜血氣的滋補上品;對寒暑侵襲、冷熱不均、四肢無力、產病後虛弱有奇效"。故傳統中醫學又有"人參補氣,羊肉補形"之論。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這也是紅燜羊肉讓所有食客長期喜愛的重要原因。
功效
1. 羊肉性溫,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而且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複胃粘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 羊肉營養豐富,對肺結核、氣管炎、哮喘、貧血、產後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營養不良、腰膝酸軟、陽痿早泄以及一切虛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補腎壯陽、補虛溫中等作用,男士適合經常食用。
紅燜羊肉,以肉嫩、味鮮、湯醇、價廉深受各路食客的好評,很快便風靡牧野。一些頭腦精明者也抓住這一商機,由食客變成了老板。紅燜羊肉很快便紅遍中原,闖進京都,成了名聞遐邇的一道豫菜新品。在最鼎盛的1995年到2007年間,新鄉、鄭州等地出現了"紅燜炊煙浩蕩處,今日早市沒有羊"的奇特景觀。做紅燜羊肉講究火候、輔料、配料、吃法等。紅燜羊肉特色是"上口筋,筋而酥,酥而爛,一口吃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