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山西,你吃過3種以上算我輸!
旅計
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的旅遊類公眾號,資深導遊夏愷寧為你分享100多個國家的省錢小妙計!

夏愷寧
去過100多個國家的國際導遊,
為你分享旅行中的省錢保命絕招!
對於一個土生土長的山西人來說,每天中午一碗熱騰騰的麵條,澆上媽媽炒的菜,再添上點山西老陳醋,天呐!感覺整個世界都是我的~

山西麵食不僅名揚國內,而且香飄四海,以致有“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的盛譽。
別看山西人能把麵做出各種你想象不到的花樣,但其實大部分傳統山西麵食的原料都是粗糧,像高粱麵、豆麵、 蕎麵、 蓧麵等等。粗糧細做,不僅美味還有益腸道健康!


刀削麵

山西麵食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同刀削麵,在大同,每家每戶都有削麵的器具。還沒開始吃,單單就是看著媽媽和麵,爸爸削麵,心就已經暖了~
刀削麵的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麵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


牛肉丸子麵

牛肉丸子麵是臨汾獨有的特產,由地道的牛肉,回民風味的特質丸子以及特質麵條為劑,混和特有的香料、中草藥,再配以獨特秘製的牛大骨熬成的高湯。
那口味,別提有多妙了,連著吃幾天都不會覺得膩~


撥魚兒

撥魚兒又叫剔尖,做法是將白麵或綠豆麵和好後放在盤、碗之中以專用工具剔入鍋中,是山西地方麵食!
這種麵食兩頭尖,中間粗,呈小魚肚形狀,由此被稱為撥魚兒。口感嘛,也是好吃得沒的說!


貓耳朵

做貓耳朵首先得把麵和得軟軟的,搓成大拇指的條子,再壓成蠶豆大的小塊,然後用拇指食指捏著一轉,麵就被卷成像貓耳朵一樣。
將成型的麵下到開水鍋裏煮熟,然後配上各種打鹵、澆頭,或另加配料炒食。味道鮮美,回味無窮~
在中國華北地區,貓耳朵大多像其他麵食一樣作為主食,而在南方地區卻多作為點心和小吃食用。


剪刀麵

剪刀麵因製麵工具用剪刀而名,又因剪出的麵條呈魚形,亦叫剪魚子,其製法起源於隋末。
相傳李世民讀書練武、聚才謀義,武士彠慕名拜訪,時值晌午,李世民私留書房用餐。正在裁衣的長孫氏來不及備飯,急忙和麵並用剪刀細細剪下,煮後呈食。武士彠歎曰:紛亂當世,公子大略;麵如天下,亦當速剪。後來李世民父子起兵,以"剪麵"之勢攻取長安,統一了山河。


揪片

將揉好的麵團擀成薄片,用力將麵一片一片地揪成紐扣大小、中間有凹的小片,甩進鍋裏,麵片飄起即熟。這種揪片嚼起來感覺有勁,麵片清利,食之有味。
小時候每次媽媽做揪片時,我都會湊過去跟著一起揪。雖然不好看,但自己揪的麵吃著就是香~


河撈麵

河撈麵比撥魚兒硬,比刀削麵要軟,製作河撈時,有專門壓河撈的工具,稱為“河撈床”。
河撈麵結構緊密、粗細均勻、長度適宜、筋柔利口。尤其是在夏天,將煮好的麵在冷水中過一下,再澆上菜,別提有多好吃了!


蓧麵栲栳栳

將蓧麵加一倍開水或冷水和製,做成如“貓耳朵”似的筒狀形,再將其挨個排立在籠內,形狀酷似蜂窩。吃時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調和,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
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交城的大山裏,沒有那好菜飯,隻有蓧麵栲栳栳,還有那山藥蛋”,生動地描述出山區人民的食俗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