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都買不到的冷萃咖啡,卻可以自己在家一秒搞

編輯:東方女性2017-07-17 14:36小吃
字體:
瀏覽:137次

  每天早晨

  叫醒所長的不是鬧鍾

  也不是夢想

  而是那杯咖啡

  有多少人跟所長一樣

  在喝到咖啡之前

  其實並沒有真正的醒來?

  炎夏的早晨

  如果能一起床

  就喝到冰冰涼順滑無比的冷萃

  該是多幸福呀!

  今天所長就帶來了

  好喝不貴

  一秒操作

  泡一宿就無敵好喝

  輕鬆打敗90%咖啡館出品的

  冷萃咖啡包

  ▐ 走近冷萃

  去年我們討論冷萃咖啡的時候,這個世界對這種萃取方式還是方興未艾,今年,冷萃咖啡已經潮的無可阻擋:星巴克推出冷萃咖啡的第三年,學習了美國精品咖啡館的新銳做法,加入了氮氣填充,形成了酷似啤酒的口感;傳說costa計劃明年上市冷萃咖啡;可口可樂也準備在內地市場推出冷萃咖啡飲料……但冷萃咖啡究竟跟冰咖啡有什麼不同呢?

  ▐ 最熟悉的陌生味兒

  雖然同樣是咖啡和水,冷萃取咖啡的優勢是更長的萃取時間和更穩定的風味。足夠的水解時間讓更多的大分子物質得以水解,咖啡液中獲得更多的苦味物質(比如黑巧克力味)和更好的醇厚度。由於沒有高溫過程,所以不論揮發性的香氣還是熱敏性的水溶物,在萃取過程中都得以緩緩析出,不易快速揮發與反應,能在一定時間之內保持風味的相對穩定,喝起來會感到特殊的粘稠感,以及超級長的尾韻。

  圖:twitter.com

  ▐ 冷萃咖啡是怎麼走上鄙視鏈頂端的?

  工期長,手慢無。一個咖啡館沒有牛奶和咖啡豆的情況極少出現,但是冷萃咖啡這東西實在是很容易就沒有了……這就是為什麼星爸爸是限量,因為製作周期太長。哪怕新的常溫配方,也需要14個小時製作一桶。很可能來一旅遊團就包圓兒了。轉眼就沒的東西總是那麼的可人疼……就像哈士奇(咦?

  哈士奇:咦,誰在叫我?

  ▐ 冷萃專用豆

  普通咖啡不能冷萃嗎?能,但是不一定好喝。同一支豆子,在熱水衝泡的時候,更容易表現咖啡活躍的酸質和濃鬱香氣。而冷萃取的時候,則表現為濃鬱可可或者煙草的悠長風味。所以用專門調配的冷萃專用豆,會更適合冷萃取方式。

  ▐ 冷萃包的使用說明

  關於選豆這是一款百搭的冷萃專用配方豆製作的冷萃咖啡包。為了配出這款豆,整個團隊完全采用笨辦法,耗時1個多月,挨個萃取篩選,才選出來的。冷萃實驗一次就耗費至少8小時,還要觀察至少5天的發酵情況。因為哪怕冷藏保存,冷萃咖啡依然會由於輕微的發酵,導致風味不斷在變化。這些因素都是經過嚴格實驗後才配出了你能喝到的咖啡包。

  關於包材濾紙這款咖啡包用的包材濾紙是曆時1年,遍尋幾十種不同的包材後,才找到的最合適濾紙。相比起咖啡豆,包材濾紙才是真正的難點。要久泡不爛,又要有良好的透過性保證萃取效率,還不能有過多的細粉透過,讓咖啡液變得渾濁拉嗓子……

  關於咖啡粉量粉包內是10g的咖啡粉,如果做得多的話推薦用多個粉包。我們為了獲得更高的萃取率,更好的擾流空間,讓粉水有更大的接觸麵積,並沒有使用同行的一包塞到滿的策略。

  關於做法

  ———【水萃】

  1包冷萃包,1個好看的杯子,注入150g常溫水。放入冰箱冷藏(常溫也可以,不過冷藏更好喝哇),我順手也凍上了後文提到的小神器——金屬冰。

  8小時之後,使用咖啡濃度儀測量濃度,達到了1.29%。

  150g(咖啡液)X1.29%(咖啡液濃度)/10g(咖啡粉質量)=19.35%(萃取率)。穩穩落進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金杯範圍有沒有!

  知識點:#美國精品咖啡協會金杯範圍,濃度1.15~1.35%,萃取率18~22%#。加上永不稀釋冰,ENJOY IT!

  ———【奶萃】

  除了水萃外,還有一個更自我的萃取方法:奶萃咖啡。其實這個做法由來已久,從我還沒入咖啡門兒的時候就有用奶直接衝速溶的,後來剛入行,又用加熱的奶衝掛耳咖啡豆。後來有了冷萃包,可以把冷萃包扔進涼奶直接做拿鐵,早餐的BUG級解決方案,個人推薦一包對應120~150g牛奶。由於奶萃取無法使用咖啡濃度儀測試咖啡水溶物濃度數據,所以讓我們自由的瞎胡來吧,自己覺得好喝就是真好喝!

  還想更冰的解決方案其實星巴克COLD BREW的標準配方,基本粉水比在1比6點多,這個配方做出的咖啡濃縮液濃度趨近於3~4%,這個濃度直接喝是非常濃的。而我們平時喝到的黑咖啡,一般濃度在1~1.5%,秘密在於出品的時候加的半杯子冰,考慮到了冰的稀釋問題,咖啡原液一定要夠濃。但是相應出現了另一個問題,高濃度冷萃咖啡液跟半杯子冰放在一起,第一口濃到爆,最後一口淡出鳥……

  但是這個問題好解決,我們直接用金屬冰就好,在飲用的時候保持低溫又並不會溶解稀釋。隻加涼,不摻水!金屬冰的冰點比水更低,還可反複使用,而且拍照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