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口鍋貼
伏日宜吃麵,北方有句俗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麵,三伏烙餅攤雞蛋”。伏日吃麵,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上說,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麵色皎然”,人們才知何晏肌膚潔白不是塗粉掩飾,而是自然白。這裏的“湯餅”就是熱湯麵。伏天除了喝熱湯麵,還可以吃過水麵。將煮好的麵條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鹵子,不僅刺激食欲,而且“敗心火”。
伏裏還可以吃“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裏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昨天俺娘就打來電話,讓我今天回家吃餃子去。可是我心心念念就等著頭伏試試我這新研究的餃子餡做開口鍋貼呢,所以給俺娘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告訴她周末再回家吧。嘻嘻
來曬曬我這新研究的餃子餡吧,胡蘿卜、杏鮑菇、牛肉分別切成絲炒熟,豆腐絲、香菜梗加入拌勻,吼吼!這餃子餡竟然還可以做涼菜吃哦~~~餃子就餡,您吃過嗎?
開口鍋貼
原料:胡蘿卜3棵、杏鮑菇1個、牛柳、豆腐絲、香菜
調料:植物油、鹽、香油、生抽、老抽、幹澱粉
開口鍋貼的做法
1、將牛柳切片再改刀切成細絲。加入鹽、生抽、幹澱粉、植物油翻拌均勻。
2、將胡蘿卜去皮洗淨,斷麵切開切片再改刀切成細絲。
3、杏鮑菇洗淨,擠幹水分,切成薄皮。
4、鍋中倒入底油,將胡蘿卜絲放入煸炒至變軟盛出晾涼。
5、繼續將杏鮑菇片放入鍋中,煎至兩麵金黃,盛出切成細絲。
6、鍋中加入底油,將醃製好的牛柳絲翻炒至變色,加入少許老抽炒勻,關火晾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