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除夕的時候守歲是什麼意思

編輯:東方女性2016-07-23 09:25生活百科
字體:
瀏覽:205次
文章簡介:小時候,每當除夕夜降臨,大人們都會拉著小孩,要麼圍坐在火爐邊,要麼坐在院子裏,一邊聊天吃東西一邊觀看每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那時候不懂,隻知道不能亂跑,這叫做“守歲”.那麼守歲是什麼意思,守歲時吃的食物有哪些?小編今天就給大家科普科普這個我國的傳統習俗.
守歲是什麼意思

  守歲簡介

  所謂的守歲,守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是一年之中最為重要的儀式之一。在古代,守歲又被稱為“照虛耗、熬年、熬夜”,指的是在除夕夜裏,一家人團團圓圓,熬著夜晚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發展到現在,守歲又有了更加豐富的行為模式,比如一家人圍著火爐聊天呀,或者圍在電視機旁邊看春晚啊等等等等。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因此,守歲是春節的習俗之一。

  傳統習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積澱,更是咱們中國人對於“團圓”幾千幾百年來的美好向往。

守歲是什麼意思

  守歲食材

  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 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嘩笑鬧之聲彙成了除夕歡樂的高潮。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守歲是什麼意思

  史料記載

  《秦中歲時記》載:“守歲之事三代前後典籍無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歲》詩雲‘守歲阿鹹家,椒盤已頌

  花’疑自唐始。”唐詩中對守歲習俗有不少的描寫。白居易《客中守歲》詩:“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孟浩然有“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的詩句。到了宋朝,守歲之見遍於城鄉。蘇東坡的“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描述了守歲的情景。《東京夢華錄》記載:“除夕……士庶之家,圍爐而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有趣的是,在日本、越南、泰國等,由於受中國的影響,均有除夕守歲之說,就連歐美和非洲,也有類似的習俗。常言道:“黃金易得,韶光難留”,愛生命,惜光陰,這也許是普天下守歲之因吧!席振起在《守歲》一詩中雲:“相邀守歲阿鹹家,蠟炬傳紅映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就是一例。

守歲是什麼意思

  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在除舊布新之際,親朋好友,圍爐而坐。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不是沒有益處的。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傳》裏記有唐代大詩人賈島除夕“祭詩”的一段佳話:每至除夕,賈島“必取一歲之作置幾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終年苦心也。‘“他每到除夕,對過去一年得失作一番總結,對我們來說難道不可以借鑒嗎!

  如果“三十六旬都浪過”,尚不“偏從此夜惜年華”,那麼,“守歲”也就失其意義了。

守歲是什麼意思

  總結:通過以上的介紹,想必對於守歲這個詞,你心中已經有了更深的概念了吧?其實,無論是什麼節日,我們的親人都希望全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的,希望在下一個守歲的時候,我們可以高高興興地坐在父母的身邊,聽他們講述咱們大中華民族的各種傳統習俗,豈不是比在網上了解更加來得溫馨和深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