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杆菌感染 4大預防方法需做好
幽門螺杆菌是存在於人體內的一種致病菌,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會有非常大的傳染幾率。
目前對幽門螺杆菌的感染途徑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使幽門螺杆菌穿透黏液層在胃上皮細胞表麵定居的因素。
2.對胃上皮細胞等起破壞作用的毒素因子。
3.各種炎症細胞及炎症介質。
4.免疫反應物質等。
這些因素構成幽門螺杆菌感染途徑的基本病理變化,即各種類型的急、慢性胃炎。其中近年來得到重要關注的是空泡毒素vaca、細胞毒素相關蛋白質caga,和尿素酶等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學研究。
臨床表現
1.幽門螺杆菌感染的症狀主要是反酸、燒心以及胃痛、口臭。
2.幽門螺杆菌感染能夠引起慢性胃炎,主要的表現為上腹部不適、隱痛,有時發生噯氣、反酸、惡心、嘔吐等症狀,病程較為緩慢,但是容易反複發作。
3.患者感染幽門螺杆菌後產生多種致病因子,從而引起胃黏膜損害,臨床疾病的發生呈現多樣性,患者多出現反酸、噯氣、飽脹感等。
檢查
1.胃鏡采樣檢測
檢測是否有幽門螺杆菌。如果為陽性,即可確診幽門螺杆菌感染陽性。
2.細菌的直接檢查
通過胃鏡檢查鉗取胃黏膜(多為胃竇黏膜)作直接塗片、染色,組織切片染色及細菌培養來檢測Hp。其中胃黏膜細菌培養是診斷Hp最可靠的方法,可作為驗證其他診斷性試驗的“金標準”,同時又能進行藥敏試驗,指導臨床選用藥物。
3.尿素酶檢查
可通過檢測尿素酶來診斷Hp感染。尿素酶分解胃內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使尿素濃度降低、氨濃度升高。
4.免疫學檢測
通過測定血清中的Hp抗體來檢測Hp感染,包括補體結合試驗、凝集試驗、被動血凝測定、免疫印跡技術和酶聯合吸附測定(ELISA)等。
5.聚合酶鏈反應技術
慢性胃炎患者Hp的檢出率很高,50%~80%,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Hp檢出率則更高,達90%以上。
診斷
目前幽門螺杆菌的診斷檢測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兩大類。侵入性方法需通過內鏡獲取活組織進行檢測,非侵入性方法則不需進行內鏡檢查。
尿素[13C/14C]呼氣試驗。整個試驗過程隻需30分鍾。該方法使眾多高血壓、心髒病及對不能耐受胃鏡檢查的患者避免了做胃鏡的不適感,是目前理想的檢測方法之一。
治療
幽門螺杆菌感染現在主要靠抗幽門螺杆菌藥物進行治療。盡管幽門螺杆菌在體外對許多抗菌藥物都很敏感,但是在體內用藥並不那樣如意。目前不提倡用單一的抗菌藥物,因為它的治愈率較低,且易產生耐藥性。
治療方案的選擇原則
1.采用聯合用藥方法;
2.幽門螺杆菌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
3.無明顯副作用,病人耐受性好;
4.判斷幽門螺杆菌感染的治療效果應根據幽門螺杆菌的根除率,根除是指治療終止後至少在一個月後,通過細菌學、病理組織學或同位素示蹤方法證實無細菌生長。
根除幽門螺杆菌前應先注意口腔衛生。使用一段時間漱口水和抑菌牙膏,修複口腔問題如蛀牙,牙垢,牙結石等。可以先更換牙具,口杯、水杯、不鏽鋼保溫杯不要混用,並且經常要蒸煮消毒,特別是在藥物治療期間,分餐消毒碗筷。
目前國內外常用的抗幽門螺杆菌藥物有胃複春片、羥氨苄青黴素、甲硝唑、克拉黴素、強力黴素、呋喃唑酮、有機膠態鉍劑、胃得樂、樂得胃等。潰瘍病患者尚可適當結合應用質子泵抑製劑或H2受體拮抗劑加上兩種抗生素,或者質子泵抑製劑(如奧美拉唑)加上一種抗生素。療程一般為兩個星期。由於治療幽門螺杆菌感染的抗菌方案的廣泛應用,有可能擴大耐藥性問題的產生。因此,將來替換性的治療或預防策略,如疫苗預防或免疫治療的研究是值得重視的。
預防的方法
1、要想不讓幽門螺旋杆菌感染不發生在自己的身上,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飲食衛生,生活習慣,所謂的病從口入,就是不幹淨、不健康的食物造成的,要預防幽門螺杆菌的感染,就要從衛生等日常小事做起。
2、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有很大的可能是因為吃了不幹淨的食品所致的,因此飲食衛生更為重要,最好不要經常喝不開的水,也不要吃半生不熟的食物,更不要在大街上的小吃邊上吃,街邊小吃是很不幹淨的,還伴有塵土和被汙染的環境。
3、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有著很強的傳染性,如果家裏有一個人不慎得了幽門螺旋杆菌感染,那麼就對家人有很大的威脅,這樣家裏的其他人也很有可能被傳染,所以說要預防幽門螺旋杆菌感染,在這種情況下,家人吃飯做好要用固定的碗筷,同時也要做好家裏的消毒措施。
4、幽門螺旋杆菌感染也能通過唾液進行傳染,所以說要避免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的發生,做好不要與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有過於親密的接觸,不要公用一個水杯等。這樣可以減少通過唾液進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