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傷怎麼自行處理 不同類型疤痕的治療方法

編輯:東方女性2016-12-20 11:31生活百科
字體:
瀏覽:445次
文章簡介:擦傷怎麼處理?在日常生活中,擦傷這種問題,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如果在擦傷後沒有及時的護理好,會導致傷口麵積變大,那麼該如何處理呢?下麵不妨隨東方女性網小編一起了解下吧。

  擦傷這種問題,其實很小,但是如果不處理又會導致傷口麵積變大,所以還是請及時的護理好。

  什麼是擦傷

  擦傷是皮膚表麵被粗糙物擦破的損傷,最常見的是手掌、肘部、膝蓋、小腿的皮膚擦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傷。擦傷後可見表皮破損,創麵呈現蒼白色,並有許多小出血點和組織液滲出。由於真皮含有豐富的神經末梢,損傷後往往十分疼痛,但表皮細胞的再生能力很強,如傷口無感染則愈合很快,並可不留疤痕。

  皮膚擦傷如何自行處理

  步驟一:清洗傷口。用清水配合棉簽,清洗傷口表麵的汙垢。

  步驟二:用碘伏消毒,防止傷口感染。待傷口清洗幹淨後,用碘伏噴霧在傷口處,防止日常細菌感染。如果條件允許,最好用醫藥紗布簡單包紮一下,簡單與外界環境隔絕。

  步驟三:如果傷口出現化膿性感染,用“紫”藥水擦擦。經過步驟二處理後,如果傷口有出現化膿現象,再用紫藥水擦擦。在用紫藥水擦拭傷口時,先用醫藥棉簽擦幹淨傷口處的膿液。

  步驟四:完成了傷口的處理,接下來就是好好休養幾天,讓傷口盡快恢複。

  不同類型疤痕的治療方法

  表淺性疤痕

  多見於擦傷。為皮膚破損感染而形成。這種疤痕外觀稍粗糙,有時有色素沉著或色素脫失,但局部軟,無功能障礙,一般不做特殊處理。臨床上常見於皮膚擦傷、皮膚淺表感染、淺II度燒傷。

  萎縮性疤痕

  外觀多較平坦。與正常皮麵相齊或稍低。萎縮疤痕的表麵平滑而光亮。色素減退呈現白色,少數色素沉著區呈暗褐色。一般不引起功能障礙。麵部的可以采用分次切除術或疤痕切除、局部皮瓣轉移術,以改善外觀。如行疤痕切除皮片移植術,因皮片成活後遠期膚色發生變化,能否達到手術預期目的很難預料,故宜慎用。

  凹陷疤痕

  疤痕表麵明顯低於四周正常皮膚。多由皮膚、皮下組織,或深部組織缺損的創傷愈合後所致。也可由於皮膚軟組織的嚴重化膿性感染造成較廣泛的組織缺損所引起。

  凹陷疤痕的治療:如麵積較小,可用局部組織充填法治療。如為麵積較大較深的凹陷短痕,切除疤痕的創口不能直接縫合時。則需行皮瓣或肌皮瓣手術,同時另行深部組織如肌腱、神經、骨骼等缺損的修複,以恢複功能、改善外形。

  增生性疤痕

  增生性疤痕好發於損傷深度僅及真皮的創傷。增生性疤痕與正常疤痕的病理組織差別,僅在於疤痕深部膠原纖維的增厚,排列不規則,或呈波瀾形,或纏繞成繩索狀。膠原蛋白的合成代謝超常持續進行,超過分解代謝的速度,在相當長時間內,形成大量膠原纖維。其常見原因與某些局部或全身的誘發困素存在有關。局部因素:異物、炎症、換藥時手套上的滑石粉、棉花纖維、線結以及某些化學物質等。此外,細胞破壞後所析離的角質素也是刺激疤痕增生的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如孕婦、甲亢患者均易發生增生性疤痕,而增生性疤痕極少見於老年人。

  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是以具有持續性增大為特點的疤痕。因常出現向四周健全皮膚浸潤、呈蟹足樣的形象,故又名蟹足腫。—般分為兩型:1/腫瘤型;2/浸潤型。其病因與全身因素有關,特異性身體素質,輕微的損傷、蚊蟲叮咬、預防接種、穿耳孔等都可形成瘢痕疙瘩。局部性因素,如異物、炎症、局部牽拉等易誘發增生傾向。

  蹼狀疤痕

  形似鴨蹼狀,故稱蹼狀疤痕。常見於內外眥角、鼻唇溝、口角、指掌側、虎口、鼻孔、尿道口、陰道口、會陰等部位。關節部位的蹼狀疤痕使關節屈曲攣縮,伸直多受限,影響形態及功能。

  蹼狀疤痕最宜采用“Z”成形術矯治。

  橋狀疤痕

  疤痕兩端以蒂與四周皮膚相連,形狀似橋。

  攣縮疤痕

  其與肌成纖維細胞。疤痕內肌成纖維細胞比例增加,並出現收縮,導致臨床症狀出現。

  手術時機:一般不易過早。應待疤痕穩定、進入成熟階段,基底鬆動後進行。鬆解攣縮是手術治療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