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祛斑 白術的美容功效介紹
白術基本介紹 白術(zhú),拉丁學名Atractylodesmacrocephala。別名桴薊,於術,冬白術,淅術,楊桴,吳術,片術、蒼術等,屬於菊科、蒼術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喜涼爽氣候,以根莖入藥,具有多項藥用功能。
主要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山區濕地。
白術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安胎的功效,可以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胎動不安。
《醫學啟源》記載:“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安胎。”
古籍出處《神農本草經》。
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根莖。主產於浙江、湖北、湖南等地。以浙江於潛產者最佳,稱為“於術”。冬季采收,烘幹或曬幹,除去須根,切厚片,生用或土炒、麩炒用。
炮製方法
白術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幹燥。
土白術取白術片,用伏龍肝細粉炒至表麵掛有土色,篩去多餘的土。
每100kg白術片,用伏龍肝細粉20kg。
炒白術將蜜炙麩皮撒入熱鍋內,待冒煙時加入白術片,炒至焦黃色、逸出焦香氣,取出,篩去蜜炙麩皮。
每100kg白術片,用蜜炙麩皮10kg。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根狀莖結節狀;莖直立,通常自中下部長分枝,全部光滑無毛。
葉互生,中部莖葉有長3-6厘米的葉柄,葉片通常3-5羽狀全裂;極少兼雜不裂而葉為長橢圓形的。 側裂片1-2對,倒披針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4.5-7厘米,寬1.5-2厘米;頂裂片比側裂片大,倒長卵形、長橢圓形或橢圓形;自中部莖葉向上向下,葉漸小,與中部莖葉等樣分裂,接花序下部的葉不裂,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無柄;或大部莖葉不裂,但總兼雜有3-5羽狀全裂的葉。
全部葉質地薄,紙質,兩麵綠色,無毛,邊緣或裂片邊緣有長或短針刺狀緣毛或細刺齒。
頭狀花序單生莖枝頂端,植株通常有6-10個頭狀花序,但不形成明顯的花序式排列。
苞葉綠色,長3-4厘米,針刺狀羽狀全裂。
總苞大,寬鍾狀,直徑3-4厘米。總苞片9-10層,覆瓦狀排列;外層及中外層長卵形或三角形,長6-8毫米;中層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1-16毫米;最內層寬線形,長2厘米,頂端紫紅色。全部苞片頂端鈍,邊緣有白色蛛絲毛。小花長1.7厘米,紫紅色,冠簷5深裂。
瘦果倒圓錐狀,長7.5毫米,被順向順伏的稠密白色的長直毛。冠毛剛毛羽毛狀,汙白色,長15厘米,基部結合成環狀。花果期8-10月。
白術的美容功效
白術應用與美容上有美白肌膚、除痘、消斑、清熱燥濕、殺菌等特效;用白術粉蘸酒或醋,調勻後塗抹臉部,可美白,並有效淡化雀斑和黑斑。
李時珍說此方治雀斑“極致”。
白術製成的麵膜對於天生或者後天暴曬或者過度使用化妝品而造成的皮膚黑、黃、多斑、痘痘等皮膚特征,都能夠有效解決。
白術還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延緩衰老;
白術性溫和,味道甘甜、苦,具有延緩衰老的功效,而且還具有一定的皮膚美白的效果。
因為白術對人體皮膚中的致病菌如霧狀表皮癬菌等病菌具有非常強效的抑製作用。
白術對於美白皮膚有特效。
對皮膚致病真菌如霧狀表皮癬菌等有抑製作用。 古籍《藥性論》記載:“主麵光悅,駐顏祛斑。”用白術蘸酒(或醋)如研墨之狀,均勻塗抹臉上,可美白,清熱燥濕、殺蟎、除痘,治療雀斑和黑斑。
聖醫李時珍曾說此方治雀斑“極致”。
明代(16世紀)醫學著作《醫學入門》記載的流傳較廣泛的中醫美容方三白湯有描述:白術、可以補氣益血、美白潤膚,適於氣血虛寒導致的皮膚粗糙、萎黃、黃褐斑、色素沉著等。
中醫認為人的皮膚悅澤與否和髒腑功能有密切關係,如果髒腑病變,氣血不和則皮膚粗糙,麵部生斑。
因此,該方劑從調和氣血、調理五髒的功能入手,從而美白祛斑。
白術和白茯苓是傳統的潤澤皮膚、美白的藥物,它們與甘草一起還可以延緩衰老。
在中醫理論中,白術性溫,味甘、苦,還有延緩衰老的功效;現代的藥理研究也證實了白術美容作用:白術可以增強免疫功能,擴張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