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癖症有哪些表現 患潔癖症的原因及治療方式

編輯:東方女性2017-01-13 16:18生活百科
字體:
瀏覽:94次
文章簡介:潔癖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特別是女性朋友比較常見,當患潔癖症後會讓人生活的很累,那麼潔癖症有哪些表現呢?嚴重的患者甚至不敢坐別人家裏的凳子,還對自己家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那麼患潔癖症的原因有哪些呢,該如何治療,下麵就和小編了解下吧!

潔癖症有哪些表現 患潔癖症的原因及治療方式

一、患潔癖症的原因

1、 遺傳因素

潔癖,很大部分原因來自遺傳。

2、 心理因素

病人中有七成具有強迫性人格,這是潔癖的內在心理基礎。大部分患者能指出在他症狀加劇前所發生的突發事件。如家庭的搬遷、親人的亡故、父母或自己的離異、性的不協調等。由於上述原因引起的心理緊張、情緒波動都可成為誘發強迫症的原因。

3、 社會因素

另外外在的社會心理因素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致病因素。有些人在強迫性人格的基礎上,逐漸出現潔癖的症狀,特別是當進入青少年時期,生理發育上的明顯變化,與社會交往日益密切過程中的不適應,均可導致症狀的出現和加重。還有一些人是在外界的不良刺激下誘發潔癖,包括長期的精神緊張,如工作和生活環境的變換加重了責任,工作過分緊張,要求過分嚴格,或者處境不順利,常擔心發生意外等;此外還有嚴重的精神創傷,如近親死亡、突然驚嚇、嚴重的意外事故、瀕於災難性的破產等。

4、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對誘發或加重潔癖有著重要作用。有些病人的父母具有強迫性人格,對病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病人所受的家庭教育較嚴格、古板、甚至有些冷酷,於是病人謹小慎微、優柔寡斷、過分瑣碎細致,與人交往中過分古板、固執,缺乏人情味及靈活性。他們在生活上也過分強求有規律的作息製度和衛生習慣,一切務求井井有條,稍一改變就焦慮不安。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衛生要求過高過嚴,逼著孩子反複洗手。這種強烈的暗示作用,對那些具有神經質傾向、敏感內向的孩子影響更大。家庭搬遷、親人亡故、父母或自己離異、性生活不協調等引起的心理緊張、情緒波動、自己或身邊的人嚴重感染傳染病都可成為誘發潔癖的主要原因。

5、 性格特點

患者的性格特點在疾病的發生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據研究,大部分患者都有特殊的性格特征:青年患者大多數非常愛幹淨、愛整潔,他們是順從、辦事認真、嚴肅的;成人患者一般時間觀念較強,遵守紀律和製度,生活習慣較到板,遇事過於謹慎、優柔寡斷,不少人可能很迷信。這種性格的人在過分強大的壓力下易患神經症。

潔癖症有哪些表現 患潔癖症的原因及治療方式

二、潔癖症的症狀

潔癖表現的症狀屬於強迫性神經官能症,是很常見又很頑固的一種心理疾病。

患者表現為:主觀上感到有某種不可抗拒的、強迫無奈的觀念、情緒、意向或行為的存在,他們能夠意識到這些都是不應該出現或毫無意義的,但是又從內心湧現出強烈的焦慮和恐懼,非要采取某些行為來安慰自己。例如,患者做完一件事就覺得手髒了,心裏很不舒服,就非要洗一定時間或一定次數,如果不這樣,就感到特別焦慮,所以,每次都是洗了又洗,這樣心情就要好一些。不僅如此,患者還不讓家人隨便亂坐,也不歡迎朋友來訪。不僅注意自己的手,還關注周圍的其他人,例如別人去廁所後忘了洗手,或從外麵回來沒有洗手,又碰了什麼文件和用具,那他就對這些文件和用具特別緊張,不敢接觸;和別人握手也很緊張;回到家裏也不放鬆。可是過不久又重複。時間一長,就嚴重影響到工作和生活。

潔癖症有哪些表現 患潔癖症的原因及治療方式

三、如何治療潔癖症

1、係統脫敏療法

請患者把自己害怕的東西和場景、經常做的事情,從輕度到重度寫出來,然後每天從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製自己的行為,如逐漸地減少洗手的次數和時間。

2、認知療法

認知療法的關鍵在於教育糾正。

教育糾正從幾個方麵出發:

1)找出潔癖的原因,用科學知識消除誤解。

2)讓患者改變思維方式,有計劃,先做主要事情。

3)對於孩子,應和家長配合。采取科學的教養方式,不要對孩子的清潔狀況過分苛求。讓孩子學會控製行為。對孩子好的行為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獎勵。

3、厭惡療法

經常采用橡皮圈方法。即讓患者在手腕上戴一橡皮圈,一旦他即將出現強迫動作或行為時,便讓他用橡皮圈彈自己的手腕數十乃至數百下,一直彈到強迫觀念消失,有疼痛感為止,從而達到抑製強迫行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