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止咳 側柏葉的功效與作用及配方介紹

編輯:東方女性2017-03-15 09:36生活百科
字體:
瀏覽:80次
文章簡介:對於側柏葉,大多數人對它的了解並不太多。其實側柏葉為柏科植物側柏的嫩枝葉,又名扁柏、黃心柏等,為常綠喬木,是可入藥,具有一定的價值,下麵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於側柏葉的功效與作用。

  對於側柏葉,大多數人對它的了解並不太多。其實側柏葉為柏科植物側柏的嫩枝葉,又名扁柏、黃心柏等,為常綠喬木,是可入藥,具有一定的價值,下麵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於側柏葉的功效與作用。

  側柏葉的功效與作用

側柏葉的功效與作用

  1、涼血止血

  側柏葉苦澀微寒,入肺、肝、大腸經,澀能收斂,苦寒則清熱涼血,故為收斂、涼血止血藥,用於血分熱盛的吐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諸症。

  2、生發烏發

  我們都知道,用側柏葉洗頭可以防脫發。側柏葉苦寒,入肝經,肝主風,主藏血,發為血之餘,故能涼血烏發。常用於血熱脫發或須發早白等

  3、肺熱咳嗽

  側柏葉能泄降,寒能清熱,長於清肺熱,化痰止咳。適用於肺熱咳喘,痰稠難咯者,可單味運用,或配伍貝母、製半夏等同用。

  4、清熱止咳

  側柏葉苦寒,寒能清熱,又入肺經,故能清熱止咳。現代常用於肺熱咳,幹燥或痰稠難出者,有清肺熱,止咳喘之效。

  5、解毒

  側柏葉苦寒,苦能瀉閉,質輕能行散,寒 ?能清熱,入肝脾二經,故能散腫毒。

  6、補陰

  側柏葉涼血苦澀微寒(《本草》微溫)。養陰滋肺而燥土最清血分,為補陰要藥。

  7、祛風利濕

  側柏葉苦寒,有祛風利濕之功效。若感受風熱之邪,與濕相並,而致風濕熱合邪為患,風濕熱邪壅於經絡關節,氣血鬱滯不通而致,為風濕熱痹,症見關節疼痛,灼熱紅腫,發熱,口渴,煩悶不安,汗出,惡風,舌紅,苔黃燥,脈滑數。可用側柏 ?葉,苦寒清熱,祛風降濕而通絡止痛。

  8、神經保護

  側柏葉90%甲醇提取部位對過量穀氨酸誘導的原代培養的大鼠皮層細胞損害具有顯著的防護作用,並分離得到5個成分的神經保護活性,隻有鬆脂衍生物具有明顯的神經保護作用。

  9、抗紅細胞氧化

  研究發現從側柏葉中提取的黃酮加入到紅細胞懸液中可明顯抑製H2O2誘發的人RBC溶血,溶血度及丙二醛的含量均下降,並隨著黃酮劑量的增加,抑製作川加強,為臨床應用側柏葉防RBC氧化損傷溶血性疾病提供了實驗依據。

  10、抗菌,抗病毒

  研究證明側柏葉醇提取物對白細胞LTB4及5-HETE(5-脂氧合酶)的生物合成有較強的抑製作用,亦顯示了對環加氧酶較強的抑製作用,提示側柏葉是通過抑製5-脂氧合酶的活性及環氧化酶的成分來發揮抗炎作用。

  側柏葉配伍應用

  1、配蒲黃

  側柏葉清血分濕熱而止血,蒲黃止血行血。

  二藥相配,涼血止血行血,可治崩漏屬熱者。

  2、配白芍

  側柏葉涼血止血,白芍斂陽養血。

  二藥配伍,則斂陰涼血止血。

  如《聖濟總錄》即用側柏葉配白芍,治“婦人月水久不斷。”

  3、配黃連

  側柏葉涼血止血,黃連清熱瀉火。

  二藥合用,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圖經本草》即用柏葉配黃連,治“蠱痢,大腹下黑血、茶腳色,或膿血如靛色”。

  《濟急仙方》亦選用柏葉配黃連,治“小便尿血”。

  4、配白芍

  側柏葉涼血止血,入血分既能涼血,又去血分之濕熱;生白芍涼血清熱。

  二藥合用,涼血育陰而止血,治熱迫血行之月經過多,胎熱腹痛。《得配本草》:“配白芍,治月水不斷”。

  5、配幹薑炭

  側柏葉苦澀微寒,涼血止血,於薑炒炭,辛苦熱,能溫中止血,守而不走。

  二藥配伍,取側柏葉之清降,折其上逆之勢,用幹薑炭溫守中陽,使脾能統血,氣能攝血。

  二藥合用,清降溫中並行,寒熱同用,相行而不悖,仍屬溫陽攝血法範疇。

  《金匱要略》柏葉湯,即用柏葉和薑,治吐血不止。

  6、配生地

  側柏葉苦澀微寒,為涼血止血之佳品;生地甘苦而寒,既能清熱生津,又可涼血止血。

  二藥協同,增強涼血止血之效。且有益陰清熱之功。

  可治療各種熱證出血,諸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效果頗佳。

  因生地味厚滋膩,側柏葉味苦性寒,有傷中礙運之弊,隻取暫用,不宜久服。

  臨床應用中也常以側柏炭和生地炭合用,此涼血作用已弱,收斂止血力較強,對於勢不著或脾胃虛弱之人,用之較為適宜。

  側柏葉的各家論述

  1、《本草衍義補遺》:柏葉,補陰之要藥,其性多燥,久得之,大益脾土,以滋其肺。

  2、《本草經疏》:側柏葉,味苦而微溫,義應並於微寒,故得主諸血崩中赤白。若夫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則略同於柏實之性矣。惟生肌去濕痹,乃其獨擅之長也。

  3、《本草彙言》:側柏葉,止流血,去風濕之藥也。

  凡吐血、衄血、崩血、便血,血熱流溢於經絡者,搗汁服之立止,凡曆節風痱周身走注,痛極不能轉動者,煮汁飲之即定。

  惟熱傷血分與風濕傷筋脈者,兩病專司其用。但性味苦寒多燥,如血病係熱極妄行者可用,如陰虛肺燥,因咳動血者勿用也。如痹病係風濕閉滯者可用,如肝腎兩虧,血枯髓敗者匆用也。

  4、《藥品化義》:側柏葉,味苦滋陰,帶澀斂血,專清上部逆血。又得陰氣最厚,如遺精、白濁、尿營澀痛屬陰脫者,同牛膝治之甚效。

  5、《本經逢原》:柏葉,性寒而燥,大能伐胃,雖有止衄之功,而無陽生之力,故亡血虛家不宜擅服。

  然配合之力,功過懸殊,如《金匱》柏葉湯,同薑、艾止吐血不止,當無此慮矣。

  若《濟急方》同黃連治小便血,《聖濟總錄》同芍藥治月水不斷,縱借酒之辛溫,以行苦寒之勢,但酒力易過,苦寒長留,每致減食作瀉,瘀積不散,是豈柏葉之過歟。

  側柏葉臨床應用

側柏葉的功效與作用

  1、慢性細菌性痢疾

  將側柏葉曬幹或焙幹後研成粗末,加入18%的酒精,以浸漫藥粉為度,浸泡4晝夜,濾取浸液。

  每次50毫升(兒童酌減),日服3次,7~10天為一療程。

  共治114例,治愈100例,治愈率87.7%。實驗證明,該浸劑有較好的抑菌或殺菌效果。

  如經煮沸、高壓消毒,或加防腐劑,則會影響療效。

  2、慢性氣管炎

  取側柏葉3700克,水煎濃縮成1:2的稠膏,另用側柏葉300克研成細粉,拌入稠膏中,烘幹,壓製成片,每片重0.5克。

  每日3次,每次4片,飯後服,連服10天為一療程。

  或用側柏葉、鼠曲草(即佛耳草)各1.5兩,製成片劑,一日分三次飯後服,連服10天為一療程。

  副反應有上腹部不適、腹脹、惡心、嘔吐、胃納不佳、咽幹、頭暈等,不需處理,短時間內能自行消失。

  少數病員曾出現皮疹瘙癢或眼瞼、麵部、下肢浮腫,可能係藥物過敏反應,停藥後即自行消失。

  3、肺結核

  一靜脈點滴

  100%側柏葉注射液20~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150毫升中,1小時左右滴完。

  二靜脈注射

  100%側柏葉注射液20~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30毫升中,15分鍾左右注射完畢。6

  4例患者經治1個月以上,臨床治愈9例,顯著好轉6例,好轉32例,無變化12例,惡化5例。

  療程一般為2個月,對新鮮結核病灶和浸潤期療效較好,對陳舊性結核及厚壁纖維空洞型療效較差。應用過程中未見毒性反應。

  4、百日咳

  用新鮮側柏葉(連幼枝)1兩,加水煎成100毫升,再加蜂蜜20毫升。

  如用幹品,則每兩煎成150毫升,另加蜂蜜30毫升。

  劑量

  1歲以內每次10~15毫升,1~3歲15~30毫升,4歲以上30~50毫升,均日服3次。

  視病情需要連服1~3周。治療越早,療效越高,療程亦短。

  配製本劑時可酌加防腐劑,否則超過4天即轉酸味或起白沫。側柏以新鮮者效果較佳。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於側柏葉的功效與作用,現在大家是否對它有一定的認識了呢。側柏葉不同的用法其作用和功效也不一樣,它可配伍其它材料使用,也可以泡酒等,對身體的一些疾病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