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時宜 狼爸虎媽的教育方式和弊端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能夠取得好成績或者其他目標,常常會采用狼爸虎媽的教育方式,但是這種教育真的有效嗎?各方看法不同,意見不一。那麼,大家知道狼爸虎媽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狼爸虎媽的教育方式
狼爸虎媽的教育方式有哪些
1、父母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由於父母不想讓自己失望,就不斷地給孩子施壓。當孩子為了家長的期許不斷迎合的時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狀態不再自在和流暢。他隻能緊緊地抓住他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得來的“優秀”。這樣“優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彈,隨時會被引爆,不是炸傷別人,就是炸壞自己。有一個統計數字,大學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認是“很優秀”者。但孩子又是千差萬別的,即使是威逼利誘也有很多無法達到父母的期許,因而產生自卑和逆反心理。
2、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內疚,這個時候父母再責罵他,會讓又愧疚變成反感再到破罐子破摔。再不然就是暫時隱忍不發作卻埋下了心理疾病的引子,隨時可能爆發。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這是絕大部分家長的通病,當家長經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的時候,孩子也會認為自己無能,從而喪失自信,走向自卑。
4、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買旅遊鞋!你進入前五名我們就全家去旅遊!很多家長都把這個視為一種對孩子合理開明的獎懲舉措!殊不知,這帶給孩子潛意識的訊息是:符合爸爸媽媽的標準,才是被愛的。然後孩子會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付出失去自己的代價!
5、預言孩子沒出息
預言孩子沒出息有兩種後果,一是你越說他沒出息,他越沒出息,完全喪失鬥誌和學習能力,最終實現你的預言!另一種孩子,你說越說他沒出息,他越要證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輩子活在“證明”中,失去自我,也喪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讓自己幸福的智慧。
6、代替孩子做選擇
孩子的心理獨立期有三個階段,分別是3歲、9歲和12歲。小的時候,孩子自己吃飯,父母應關懷而不幹涉,不要說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來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麼衣服你也要代為選擇!還有不聲不響為孩子報了鋼琴班,都是不智之舉。家長總是在用“自己的頭腦”操控孩子,但是忽視了代替的過程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你剝奪了孩子某方麵的成長,孩子就喪失了某方麵的能力。
7、不信任孩子
不認為孩子有控製能力,不認為孩子其實可以做到,徹底毀滅了孩子的自尊和上進心。培養孩子成“才”,應該先讓孩子先“成人”,否則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隻會越來越多。
狼爸虎媽的教育方式
狼爸虎媽的教育方式的弊端
從心理學和教育學角度,“虎媽”“狼爸”所采用的中國傳統式家庭教育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專製型父母,相對於其他三種家庭教育模式:放任型父母、權威型父母、忽視型父母。比較這幾種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權威型父母更可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積極自尊的孩子;專製型父母和放縱型父母的教養模式培養出來的孩子在人格和社會性發展方麵存在明顯的缺陷;而忽視型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最糟糕。
換言之,“虎媽”“狼爸”所代表的中國傳統式家庭教育模式並非恰當的教育,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即容易損害孩子的人格和社會性發展。例如,專製型父母養育的孩子可能在學業和早期職業上取得成功;但在社會互動中更容易表現得內向、社交退縮或被動,在日常人際交往中常常緊張而令人覺得不友好。
但在現代社會仍然沿用傳統社會的教育觀來衡量家庭教育的成敗得失顯然不合時宜。學業的成功與未來人生的事業成就、生活幸福並無必然關係。學業的成功更可能謀求好的職業,也更容易躋身社會上層,但這與一個人一生的幸福沒有必然關係。相對地,事業成就、生活幸福與情緒能力的關係更為密切。所謂情緒能力,也就是俗稱的情商,它常常反映在個體的情緒甄別與控製,以及人際互動中的自製與影響力。權威型父母養育的子女表現更為獨立、友好對待同伴、自由主張又具有合作精神;他們追求成就的動機很強,並且常獲得成功且受人喜愛。無論在與他人的關係還是自我情緒調節方麵,他們均能夠有效調節自己的行為。
“虎媽”“狼爸”式教育的另一個風險在於,教育的成功(考入名校)具有僥幸性。由於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各有不同,如果孩子具有較好的稟賦,那麼在嚴苛的棍棒教育下或能在學業上取得成就。但如果孩子天資平平,那麼“虎媽”“狼爸”的教育實際上就損害了孩子追求幸福和快樂的能力。可以這麼說,每一例值得炫耀的“成功”典範背後,可能掩蓋了無數淪為“廢柴”的不幸孩子。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不僅了解了狼爸虎媽的教育方式有哪些,還知道了狼爸虎媽的教育方式的弊端,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