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父母吵架升級,到底是什麼原因
一位母親想讓10歲的兒子先做好作業再玩。
媽媽:“兒子,先把作業做好了再玩。”
兒子:“為什麼我不能先玩了之後再做作業?”
媽媽(嗓門大了):“你怎麼老是這個樣子?我都快要被你氣死了!”
兒子(也抬高了聲音):“你不也在大喊大叫嗎?”
媽媽(更氣了):“你這個沒良心的東西!我真是養了個冤大頭。“
孩子慢慢地長大了,和父母之間的爭鬥、爭吵也在慢慢地升級,是什麼原因呢?
1.
媽媽讓孩子先寫作業,是考慮到如果先玩後寫作業,作業完成的晚會影響晚上睡覺,睡得晚了第二天早上就可能起不來,就可能遲到。
但玩是孩子的天性,先玩一會再去寫作業似乎也沒什麼不對。
可是為什麼就會吵起來呢?因為各唱各的調。
養孩子,就是漸漸將孩子的天性引導到一定規則上的過程。當然,這個規則是老師和家長認可的。
但是這個引導轉變的過程,如果采用強硬、控製的手段,不一定能達到好的效果。
出於天性,孩子想先玩兒,但不能說一個10歲的孩子不知道完成作業。隻是當孩子聽到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按照媽媽的規則來執行的時候(每一件事情都在媽媽的掌控之中),會產生本能的反抗,於是母子互懟的情況就出現了。
2.
孩子6、7歲剛上學,媽媽說做完作業再玩兒的時候,孩子不一定會有如此的反駁,可能真的就去做作業了。
可孩子在長大,漸漸的就不想事事被媽媽安排控製,就想要一些自主權。這時候如果媽媽還是想要事事控製,孩子反抗的情緒起來了,這就是所謂的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所以在這場母子互懟中,孩子並不是在就事論事兒,而是在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這種逆反也同樣存在於每一個成人身上。比如,領導安排你一項工作,到了時間,領導催促,“怎麼還沒幹完,還不趕緊去幹”。你心裏舒服嗎?想不想罵他幾句?
但我們和孩子是有區別的,我們會裝,不會當麵懟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