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糖血脂 桑葉的藥用價值及副作用講解
桑葉簡介 桑葉,中藥名,是桑科植物桑的幹燥葉,是蠶的日常食物,又名家桑、荊桑、桑椹樹、黃桑葉等,我國南北各地廣泛種植桑樹,桑葉產量豐富,桑葉提取物脫氧野尻黴素與葛根提取類黃酮物質結合形成一種新物質——洗胰清糖素,適合用於治降血糖、血脂、抗炎等作用。
完整葉片呈或寬卵形,長約15厘米,寬約10厘米,葉柄長約4厘米,葉片基部心髒形,頂端微尖,邊緣有鋸齒,葉脈密生白柔毛。老葉較厚黃綠色。嫩葉較薄,暗綠色。質脆易,握之紮手。氣淡,味微苦澀。藥用一般認為霜後采者質佳。
桑葉的功效與作用
1、抗凝血作用
桑葉提取物能明顯延長小鼠體內全血凝固時間和顯著延長家兔血漿的激活部分凝血活酶(APTI)時間,凝血酶原(PT)時間和凝血酶(TT)時間。說明桑葉對凝血酶——纖維蛋白原反應有直接抑製作用。
2、降血壓作用
桑葉中的芸香苷、槲皮素、槲皮苷能增加離體及在位蛙心的收縮力與輸出量,並減少心率。芸香苷使蟾蜍下肢及兔耳血管收縮,槲皮素可擴張冠狀血管,改善心肌循環。
3、降血脂、降膽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桑葉有抑製脂肪肝的形成、降低血清脂肪和抑製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作用。活性成分包括DNJ、植物甾醇、黃酮類等。
4、降血糖作用
自古以來,中醫就將桑葉作為治療消渴症(即現代醫學的糖尿病)的中藥應用於臨床,日本古書《吃茶養生記》也記載桑葉有改善“飲水病”(即現代醫學的糖尿病)的作用。國內外研究資料證實,生物堿和多糖是桑葉中主要的降血糖成分。
5、抑菌、抗炎作用
桑葉汁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以及部分酵母菌有良好的抑製生長作用。而且所需的抑菌濃度低、pH值範圍為寬(4~9)、熱穩定性強。桑中的芸香苷能顯著抑製大鼠創傷性浮腫,並能阻止結膜炎、耳郭炎、肺水腫的發展。桑葉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與祛風、清熱功效相符。
6、抗病毒、抗腫瘤作用 桑葉能預防癌細胞生成,提高人體免疫力,主要功能成分是DNJ、類黃酮、桑素、γ-氨基丁酸及維生素,能抑製染色體突變和基因突變。DNJ有顯著的抗逆轉錄酶病毒活性,其IG30為1.2~2.5μg/mL,且隨DNJ劑量的增加,抑製力增強。DNJ對腫瘤轉移的抑製率是80.5%,其抑製機理可能是DNI通過抑製糖苷酶的活性在腫瘤細胞表麵產生未成熟的碳水化合物鏈,削弱了腫瘤的轉移能力。
桑葉的藥用價值
1、桑葉能疏散風熱,解表清熱,養陰生津;桑椹能滋陰養血,補虛潤燥;桑根白皮能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桑枝能通經活絡,除痹止痛;而桑樹燒成的灰叫桑柴灰,也能用於治療目赤腫痛、青盲、身麵水腫,坐臥不得、白癜風、頭風白屑、大麻風等病證。
2、《本草備要》:“代茶止消渴。”現代研究表明,桑葉中含有的蛻皮甾酮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其實,我不大喜歡這個成份的藥理作用。因為桑葉的降糖作用非常有限。我選擇桑葉作為食物訓練的材料,是喜歡桑葉的明目作用。
3、多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引起的較輕的發熱、咳嗽、眼赤(如感冒),常與菊花、連翹等配伍,如桑菊飲,為辛涼輕劑。
4、用於治療肺熱和風熱咳嗽,尤其適用於燥咳、幹咳,常配枇杷葉、麥冬、沙參等。
5、配黑芝麻用於治療肝、腎陰虛的頭眩、眼花、頭痛,可明目醒腦。再加配丹皮、丹參,用於治療偏頭痛。多為製丸服食。
桑葉的副作用
桑椹為桑樹的果穗,可入藥。桑椹含維生素、胡蘿卜素、揮發油、胰蛋白酶抑製物等,後者為主要有毒成分。食用不當可致中毒。
毒性:桑椹所含的揮發油對消化道有刺激作用;胰蛋白酶抑製物可抑製腸道內的多種消化酶,特別是對胰蛋白酶活性抑製作用較強,使其不能破壞C型產氣莢膜杆菌B毒素,可致出血性腸炎。
中毒表現:進食桑椹後出現惡心,嘔吐,無力、劇烈腹痛和腹瀉,可出現血性便、血壓下降、休克等。嚴重者致死。
緊急處理:立即手法或藥物催吐,催吐後可給患者口服活性炭50g。出現劇烈腹痛、腹瀉,特別是有血性便者要及時到醫院診治。
中毒預防:少食生桑椹或鹽漬後食用。
桑葉洗頭防治脫發 桑葉之所以能起到防治脫發的效果,是因為桑葉本身具有一定藥用價值。桑葉水洗頭是從古代醫術《千金方》中演化而來,具有一定防治脫發的效果。
具體方法是:準備桑葉、麻葉500克,以米酒水煮沸。用此沸水洗頭即可。這個方子需要堅持使用一段時間,長則三四個月,短則一兩個月才可見效。
《本草綱目》中提到: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藥,治勞熱咳嗽,明目長發,止消渴。不過,因為桑葉性寒,處於經期或懷孕中的女性要慎用,以免受涼,落下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