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後皮膚顏色鑒別,教你一眼看穿你的體質
拔罐後皮膚顏色鑒別
1、皮膚呈白色:體內溫氣重
表現:在皮膚顏色的改變上,如出現白色的小水珠,則表明為體內濕氣重。有的人體內濕氣嚴重,水濕多而毛孔一時無法全部排出體外,拔罐後會表現為皮膚起小水泡。
方法:體內濕氣重,單靠拔罐可能無法全祛除濕氣。最好的方法便是讓陽光照射。人體內的陽光便是陽氣,補充陽氣才能讓濕氣消散。女性可以用艾灸灸關元穴、子宮穴,利用一個灸盒便能將兩個穴位同時艾灸。
2、出現黃色物質:體內有病邪
表現:如果皮膚拔罐之後出來了黃色的物質的話,那麼極有可能是因為拔罐者體內出現了一些病邪;如果有黃色物質的同時還散發出一股惡臭的話,一般都是皮膚病的表現,例如座瘡。
方法:利用蓮花針拔罐逐淤法,在皮膚表麵用蓮花針敲刺後再拔罐,此時會將體內的淤血一同排出體外。
3、皮膚呈黑紅色:感冒引起
表現:拔罐後皮膚呈黑紅色,無分泌物,顏色偏紅多為“痧”,通常為感冒。
方法:拔罐可排出毒素,另外,還可通過按摩穴位,來緩解感冒症狀。
4、皮膚呈偏黑色:勞累勞損所致
表現:如果出現顏色偏黑的情況,則是因為體內有淤血阻滯的情況,一般的症狀有勞累、勞損。
方法:勞損的部位除了拔罐,更好的方法是通過手法按摩配合中藥燙療,利用熱療活血通絡。
拔罐需要注意哪些,大家知道嗎?下麵就讓小編來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拔罐時的注意事項吧!
拔罐後皮膚顏色鑒別
拔罐的注意事項
(一)操作規程
1.術前準備
醫師在拔罐之前應該嚴格認真的檢查和詢問病患的身體情況,在確認患者並無適應證和禁忌證之後再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拔罐治療。
檢查所需藥品、器材、罐具是否齊全,同時進行消毒,做好施術前的一切準備;對病人講明施術過程中注意事項,爭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懼心理,增強其治療信心。
2.選擇體位
拔罐體位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正確的體位應使病人感到舒適,肌肉放鬆,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采用的拔罐體位有如下幾種。
(1)患者保持仰臥的姿勢平躺在病床上,這個姿勢適用於對前額、胸腹、頭麵、、上下肢前側以及手足部的穴位進行拔罐的治療。
以上就是關於拔罐後皮膚顏色鑒別的內容,你感覺對你有幫助嗎?我們還整理了更多專業的生活經驗知識,全方位的解決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