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都會煮,但是雞蛋煮多久能熟呢

編輯:東方女性2017-03-28 16:26生活百科
字體:
瀏覽:71次
文章簡介:平時在家餓了的時候不妨煮個雞蛋,一是營養價值高二是不至於吃的太飽導致正餐又吃不下。水煮雞蛋很多人都會,但是煮雞蛋時間短了,蛋黃又沒有凝固,煮的時間長了又”老“了。這裏有方法教大家雞蛋煮多久能熟。

雞蛋煮多久能熟

  雞蛋煮多久能熟

  雞蛋煮多久能熟?

  “3分鍾雞蛋”,蛋清熟而軟嫩,蛋黃剛要熟,略溏。“5分鍾雞蛋”,蛋清熟而嫩,蛋黃熟而不硬。吃雞蛋最好的狀態是蛋清已經凝固,而蛋黃處於半凝固或流動的狀態。這樣既可以保證消化吸收率,又可以避免營養素損失。

  1、“3分鍾雞蛋”是微熟雞蛋,最容易消化,約需1小時30分鍾消化。

  2、“5分鍾雞蛋”是半熟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約2個小時;煮沸時間過長的雞蛋,人體內消化要3小時15分鍾。

  3、“5分鍾雞蛋”不僅軟嫩、蛋香味濃,而且有益於人體攝取營養。在營養方麵,水煮10分鍾以內的雞蛋,消化率最高,營養成分基本上沒有損失。

  雞蛋正確的煮法是,冷水下鍋,慢火升溫,沸騰後微火煮2分鍾。停火後再浸泡5分鍾,這樣煮出來的雞蛋蛋清嫩,蛋黃凝固又不老。如果吃水煮雞蛋,雞蛋最好煮得嫩點,即開鍋後再煮五六分鍾就可以了,此時,雞蛋的蛋黃剛剛凝固,食用這種狀態的雞蛋,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率最高。

雞蛋煮多久能熟

  雞蛋煮多久能熟

  煮雞蛋時間過長或過短危害大

  而雞蛋在沸水中煮,超過10分鍾,雞蛋內部就會發生一係列化學變化。蛋白質結構會變得緊密,不易與胃液中的蛋白質消化酶接觸,因此很難被消化。蛋白質含蛋氨酸,長時間加熱後,分解出硫化物,與蛋黃中的鐵元素反應形成硫化鐵和硫化亞鐵。這也是為何雞蛋蛋黃外層會產生黑綠色的原因。飲食常識

  蛋黃外麵包裹的黑綠色物質會影響身體健康嗎?專家解釋,長時間煮的雞蛋營養會流失不少,產生的硫化鐵和硫化亞鐵不易被人體吸收,兒童或者腸胃消化功能較弱的人吃了這種黑蛋黃煮雞蛋就容易不消化,甚至發生胃痛。

  吃半生不熟的雞蛋容易引起腹瀉!很多年輕人認為吃半生不熟的雞蛋比較有營養。其實雞蛋煮久了沒營養,但是煮得不熟也不好。專家表示,實際上,雞蛋在形成過程中,可能有細菌,未熟的雞蛋沒能殺死細菌,吃了易引起腹瀉。因此,雞蛋要高溫煮熟後再吃。

  不熟的雞蛋危害大。生雞蛋不但存在沙門氏菌汙染問題,還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素蛋白兩種有害物。前者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後者能與食物中的生物素結合,導致人體生物素缺乏,產生精神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狀。而雞蛋一經煮熟,上述兩種物質才會被破壞。

  所以煮雞蛋不要超過10分鍾。

  上述內容就是雞蛋煮多久能熟的文章,生活經驗是我們不斷累積而來的,如果你缺乏生活常識就收藏我們網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