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鍋餅子的家常做法 美味傳天下
1.鮮活草魚一條,刮去魚鱗,除去內髒,清洗幹淨。(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魚)
2.準備貼餅子的麵,用玉米麵兩份,黃豆麵一份,白麵一份,酵母3_5g。
3.用溫水和成光滑的麵團,用保鮮膜蓋上,發酵45分鍾,做貼餅子用。
4.在魚身的兩麵,魚頭後和魚尾處各啦出一刀,抽出魚的腥線,可以減少魚的醒味。
5.將魚切成2寸的段,每段上切斜刀,不要切斷,這樣便於魚入味。用料酒適量,胡椒粉少許,鹽少許醃漬20_30分鍾備用。
6.五花肉切丁備用。
7.準備蒜,蔥切段,辣椒切節,薑切絲備用。
8.鍋中加入油燒熱,將醃漬好的魚煎至兩麵金黃,撈出備用。
9.鍋中留少量的油將切好的五花肉煸至金黃,放入八角,花椒,桂皮炒出香味,放入蔥薑蒜,辣椒,再放入黃豆醬兩湯匙炒出香味,放料酒和少許生抽。
10.將間煎好的魚放入,加入適量的水,沒過魚即可。這時和好的麵已經發好,用手揪出雞蛋大小的麵團,在手中拍成餅狀,貼在鍋的旁邊,蓋上鍋蓋,用小火燉30分鍾。放入鹽調味,大火收汁,這時餅子已經金黃底焦香。
11.將魚盛入盤中,餅子放在上麵,香味彌漫。
12.魚肉鮮香,餅子吸收了魚湯的鮮香味,魚香夾雜著玉米的清香,真是讓人陶醉。
“魚鍋餅子”最早出現在山東 燜魚是個技術活
顧名思義,“魚鍋餅子”就是在燜魚的鐵鍋裏貼餅子。“魚鍋餅子”在大連可謂是家喻戶曉,其地位大概並不低於咱們西安的羊肉泡饃。實際上,“魚鍋餅子”這道菜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觀眾麵前,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3集《時令》中,就有一道“鐵鍋燉魚貼餅子”出鏡,實際上它就是“魚鍋餅子”,由此也可以看出這道美食在東北地區的流傳之廣。
據介紹,“魚鍋餅子”最早在山東的膠東沿海出現,後來大批山東人闖關東,也把這道獨特的美味帶到了大連。在山東各地也有不同的叫法,蓬萊地區就叫“魚鍋餅子”,威海地區叫“魚鍋粑粑”,還有些地方稱之為“魚鍋片片”,但實際上做法基本相同。
魚鍋餅子中,燜的魚不僅要新鮮,而且品種還要多,大小摻和,一鍋魚裏少說也有三五種,常見的有鮁魚、刀魚、黃花魚、黑魚等。鍋裏油燒熱後,蔥薑爆鍋,將魚推入鍋內,再擱上麵醬、料酒、老醋、鹽、大料、花椒等作料,最後添水,水麵要漫過魚。急火燒開後便轉入文火,這就開始了所謂的“燜”。
烀餅子是在魚燜好之前貼在鍋壁上的。也就是說,魚燜好了,餅子也蒸熟了。烀餅子過去隻有玉米麵餅子一種,是由玉米麵和豆麵按一定的比例調和而成的,因其貼在鍋壁上滲進了魚香味兒,出鍋以後越發黃騰騰、暄乎乎。
中國人與鐵鍋穿越千年的愛戀
其實,鐵鍋燉肉這種烹飪方法在陝西也有,例如最近幾年,在西安很流行的陝北鐵鍋燉羊肉,有的店家還會在鐵鍋中放上蒸餅、花卷等麵食,和“魚鍋餅子”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而在中國,“鐵鍋燉”已成了一種飲食文化。中國人使用鐵鍋已經有兩千多年了,從春秋戰國出現了鐵器之後,首先進入生活用品的東西應該就是鑄鐵鍋。據史書記載,武則天最喜歡吃用這種鐵鍋炒的菜,拿女皇的話說,就是“肴味適於口”。
熟鐵鍋是製鐵工藝進步的產物,大量生產是在清末以後,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對於鐵鍋情有獨鍾,認為用鐵鍋炒菜的過程中,鍋上的鐵能夠進入菜中,能夠達到補鐵的效果。實際上,用鐵鍋炒菜確實能增加鐵質攝入,但並不能增加鐵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