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排骨湯的家常做法大全 山藥居然有這麼多功效
薯蕷,通稱山藥。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常帶紫色,塊根圓柱形,葉子對生,卵形或橢圓形,花乳白色,雌雄異株。
原產山西平遙、介休,現分布於我國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的江西各省區。栽種者稱家山藥,野生者稱野山藥;中藥材稱淮山,淮山藥、懷山藥等。因其營養豐富,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物美價廉的補虛佳品,既可作主糧,又可作蔬菜,還可以製成糖葫蘆之類的小吃。我國主產於河南省北部,河北、山西、山東及中南、西南等地區也有栽培。冬季莖葉枯萎後采挖,切去根頭,洗淨,幹燥。中國栽培的山藥主要有普通的山藥和田薯兩大類。普通的山藥塊莖較小,其中尤以古懷慶府(今河南焦作境內,含博愛、沁陽、武陟、溫縣等縣)所產山藥名貴,習稱“懷山藥”,素有“懷參”之稱,為全國之冠。現國內有兩個地方的山藥已申請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一種是“鐵棍山藥”其產自河南焦作;另一種是“陳集山藥”其產自山東省菏澤市陳集鎮,包括“雞皮糙山藥”和“西施種子山藥”。
山藥除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胡蘿卜素及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外,尚含澱粉酶、膽堿、粘液汁酶及薯蕷皂苷等。其中的澱粉酶又叫消化素,能分解澱粉等物質,若與堿性物質相混合,則澱粉酶作用消失。補而不膩,香而不燥。曆代醫家盛讚山藥為“理虛之要藥”。
山藥的功效與作用
山藥,味甘,性平;歸肺、脾、腎經。補脾;養肺;固腎;益精。主脾虛泄瀉;食少浮腫;肺虛咳喘;消渴;遺精;帶下;腎虛尿頻;外用治癰腫;瘰鬁。
1.健脾益胃助消化
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與胃腸飲同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症。
2.滋腎益精
強健機體,滋腎益精的作用。大凡腎虧遺精、婦女白帶多、小便頻數等症,皆可服之。
3.降低血糖
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食療佳品。
4.延年益壽
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疾病。取得益誌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
山藥的營養價值
1.山藥所含的熱量和碳水化合物隻有同一質量紅薯的一半左右,不含脂肪,蛋白質含量較紅薯高。
2.山藥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轉化為澱粉的分解產物糊精,糊精可以幫助消化,所以山藥是可以生吃的芋類食品。
3.山藥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其中鉀的含量較高,所含維生素的種類和數量較少,幾乎不含胡蘿卜素。
4.山藥的葉是胡蘿卜素的極好來源,也是鈣、鐵、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
山藥燉排骨的做法
山藥排骨湯骨一
材料
山藥100克,排骨500克,料酒10克,薑5克,蔥10克,鹽4克,胡椒粉2克,味精2克
做法
1.將山藥去皮切滾刀塊;
2.排骨洗淨,剁成段;涼水放鍋中,把排骨血沫子撇掉。
3.薑拍鬆,蔥切段。
4.將山藥、排骨、料酒、薑、蔥同放燉鍋內,加入清水2800毫升,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40分鍾,加入鹽、味精、胡椒粉即成。
小訣竅
1 削皮的時候帶上手套,要不山藥皮碰到皮膚非常癢。我反正紅了一大片,癢了半天,慘痛教訓。
2 注意山藥很快會變色,預先準備好一定要浸在水裏,或者是切好馬上下鍋。
3 燉肉的時候放一點醋,肉會爛的很快。
山藥排骨湯骨二
材料
排骨,鐵棍山藥(就是那種口感綿綿的),生薑,香蔥
做法
1、排骨斬成塊,焯煮5分鍾,撈起排骨。也可以直接用勺子打掉浮沫,我習慣焯一遍,燉出來的湯更清澈。
2、用砂鍋重新燒一鍋水,放入生薑片和焯好的排骨。如果是直接打掉了浮沫,把生薑片加到湯裏麵就行。
3、大火把湯燒開,然後轉小火慢燉一個半小時左右。喜歡勁道的口感可以少燉一會,喜歡軟糯的口感可以多燉一會。
4、將山藥切好加入湯中,中火燉15分鍾左右,湯色開始變白,山藥可以用筷子夾斷;加鹽調味,然後關火起鍋。
5、香蔥切成蔥花,均勻撒到湯裏,然後端上桌慢慢享用。
山藥排骨湯骨三
菜譜簡介
悶熱的天氣持續淩虐著大家,這時隻能靠食物來提供流失的能量,即使沒有食欲也要喝碗湯,再吃點湯裏豐富的料,元氣就都回來了! 小廚娘一直很喜歡根莖類的食材,代替正餐有飽足感又不會攝取過多熱量,其中最常拿來運用的就是山藥了,有著溫和的口感,咬起來鬆鬆的,年長者與小孩都能接受。 另外還有美白肌膚、潤澤皮毛、增添亮麗的功效,對愛料理的女性夥伴很有幫助喔!
材料
豬小排 400g,蛤仔 200g,山藥 200g,幹貝 30g,薑片 6片,米酒 適量,鹽巴 適量
做法
1、豬小排切塊,川燙備用,鮮山藥削去外皮,洗淨切塊後浸水中。
2、陶鍋放入水1200cc加入豬小排、薑片、幹貝煮開後,關小火煮15分鍾。
3、放入山藥煮15分鍾,加入蛤蜊再煮2分鍾,淋上米酒、鹽巴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