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汗是怎麼回事

編輯:東方女性2011-07-05 09:00生活
字體:
瀏覽:113次
文章簡介:出汗是怎麼回事


寶寶出汗是怎麼回事?

  出汗是怎麼回事

  人體的體表分布有汗腺,分泌汗液即出汗;一個人全身皮膚表麵大約有200萬個汗腺,汗水就是從這些汗腺裏流出來的。出汗是人體調節體溫、保持體表的基本濕潤和排泄廢物的一種生理功能。當體內熱量過多時,體溫就會升高,這時體溫調節係統就會起作用,使身體出汗,通過汗液在體表的蒸發而把多餘的熱量散失掉,使體溫降到恒定值。汗的主要成分是水,鹽分(氯化鈉等),還有少量尿素等。一個人如果不出汗,就會生病。然而,出汗過多也可能不正常。所以,發現寶寶出汗多,應該先辨別是正常出汗還是異常出汗。

  正常出汗(又叫生理性多汗)大多數寶寶出汗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醫學上稱為“生理性多汗”,一般都可以找到明顯的外部原因或誘因。

  生理性多汗可見於以下情況:

  ①寶寶由於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皮膚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身體中生理代謝旺盛,體內產熱較多,需要多出汗散發熱量,維持體溫恒定;

  ②活動時容易出汗。好活動的孩子出汗多。人體在勞動、運動和活動後,體內產熱較多,多出點汗是正常現象,有益無害,不能算多汗症;

  ③嬰幼兒神經係統調節功能不很健全。出汗主要由植物神經調節,交感神經興奮,促使汗腺分泌;而小兒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易興奮激動,可表現為多汗;

  ④天氣炎熱時,體溫與環境溫差較小,散發同樣的熱量,就需要更多的汗水,所以氣溫越高,出汗越多;夏天多汗是正常現象;

  ⑤寶寶不會隨氣溫冷暖更換衣被,如果大人不能隨室溫環境改變而相應增減寶寶的衣被,往往也是造成寶寶出汗過多的原因。

  生理性多汗對策:這些寶寶出汗多,不是病,也不是寶寶體質虛,家長不必擔心,無需服特別藥物。但應給予細心嗬護,包括:

  ①應該讓寶寶多飲水,補充體液流失;出汗嚴重的寶寶,如果不及時補水,就有可能脫水。可適量喂寶寶一些淡鹽水,因為汗液含鹽約為生理鹽水的一半。淡鹽水可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

  ②要在生活中培養寶寶適應環境的能力,如衣服穿得寬鬆一些,衣服及被子不可太厚。寶寶的內衣宜選擇透氣性好、吸水性強的棉質衣料。

  ③改善家庭環境每天早、中、晚堅持定時通風換氣,夏天保持室內溫度在28度以下;濕度在40%-60%。   ④避免刺激,減輕壓力,重視教育,不要溺愛,這些不僅對寶寶的心智培養有益,也能加速寶寶神經係統調節功能的健全。

  ⑤補充微量元素,寶寶長期的多汗,會從汗中丟失了鋅元素,需要有意識增加含鋅豐富的食物,如蛋、肉、肝、豆和花生等,以滿足寶寶生長發育需要的鋅元素。如果寶寶出現厭食、體重和身高增加緩慢等情況,則要看醫生,在醫生指導下用含鋅元素的藥物治療,一般葡萄糖酸鋅副作用小,寶寶更容易接受。注意鈣劑會阻止鋅劑在腸道的吸收;許多寶寶在預防性服各種鈣劑,鋅劑要避免與鈣劑一同服鋅。

  異常出汗(非生理性多汗症)

  常見的幾種類型及其特征:

  佝僂病引起的多汗 是嬰幼兒寶寶常見的原因。嬰幼兒寶寶每日需要維生素D400~800IU,若日光照射不足,又不能及時補充維生素D的食物,易致維生素D缺乏,引起佝僂病。有佝僂病的寶寶表現為煩躁好哭、睡眠不安;多汗,尤以頭部汗多,但與氣候無關。

  佝僂病的寶寶除多汗外,還有骨骼的畸形,如方顱、囟門寬大,閉合延遲,出現環禿;出牙延遲、肋緣外翻(哈氏溝)、念珠胸、羅圈腿等。佝僂病多汗的寶寶需要治療佝僂病,才能解決多汗的問題。本文來自東方女性網m.vgf-online.com

  對策:

  1、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維生素D和鈣劑治療,完成療程後再進行預防佝僂病的措施,如給寶寶添加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如蛋黃、動物肝、奶製品等;

  2、平時注意讓寶寶多曬太陽;2歲內的寶寶每天要補充維生素D400IU(國際單位)和鈣元素600毫克左右(藥房裏有專給寶寶的維生素D製劑和鈣劑),以滿足快速的生長發育需要。

  3、注意佝僂病多汗的寶寶的護理,要求與生理性多汗寶寶相同。

  兒童肥胖症多汗 肥胖寶寶愛出汗,人所共知,即使稍活動或走走路也會大汗淋漓。

  為什麼寶寶肥胖會出現怕熱多汗症狀,由於肥胖者皮下脂肪層增厚,體表的輻射散熱和傳導散熱功能減弱,需要更多的汗液蒸發散熱來代償,出汗就比瘦人多。胖寶寶同時可伴有不願體力活動、易疲勞、呼吸短促,下肢不同程度的浮腫等。由於多汗,寶寶的皮膚可出現較深皺折,常伴有折皺糜爛、皮炎及皮癬。隨著肥胖加重,行動困難,動則氣短、乏力,還會出現智力發育遲緩。所以肥胖多汗寶寶,應該給予特殊關照。

  對策:

  首先計算你的寶寶體重是否超標 我國小兒標準體重多應用如下公式:

  6個月以內:體重=出生體重+月齡×600克

  7~12個月:體重=出生體重+月齡×500克

  2~10歲:體重=年齡×2+8(千克)

  然後用標準體重判斷肥胖程度 兒童肥胖程度可分為三級:

  輕度肥胖——體重超過正常兒童標準體重20—30%;

  中度肥胖——體重超過正常兒童標準體重30—50%;

  重度肥胖——體重超過正常兒童標準體重50%以上。

  控製嬰兒肥胖措施 ①不能采用饑餓療法減肥,更不能用藥物減肥。②定時喂奶或進餐;不要加補,少吃零食;③2歲後提倡1%的低脂牛奶或脫脂奶;稍大兒童即應限製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攝入量,改掉吃零食的習慣,糖果、巧克力都會增加熱量使人發胖;④遠離洋快餐垃圾食品和高糖飲料;⑤增加體力活動,從爬行開始,帶稍大孩子運動;⑥拒絕滋補保健品,保健品不僅引發肥胖,還促成性早熟。⑥加強胖寶寶皮膚護理,常洗澡既可增加散熱,又可清潔皮膚,防止感染發生。

  結核病患兒的盜汗

  以夜間出汗(盜汗)為特點。還伴有麵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欲不振,發育遲緩。檢查血沉,抗結核抗體、拍胸片等,常可發現異常;詳細查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這對小兒結核病的診斷極有價值。當然夜間出汗並不是結核病的專利,佝僂病缺鈣患兒中也多見夜間出汗。

  應對策略 ①首先查明夜間多汗的原因,然後針對病因采取措施;②對於結核病引起的盜汗,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正規的抗結核治療。

  小兒甲亢性多汗

  特點:小兒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發病率較低,隻占全部甲亢病人的1-5%,主要發生在學齡兒童,3歲以內很少得病,女孩較男孩多。甲亢因為代謝異常旺盛,體內產熱過剩,所以有明顯的怕熱多汗症狀。同時可伴有多吃而體重減輕,精神亢奮,易激動,情緒不穩定,手足震顫,眼球突出(或無),發育緩慢等特點。

  對策:

  ①早期確診。發現寶寶有上述症狀應及早看醫生,及早診斷;小兒甲亢治愈難度大,治療時間長,容易複發,應在醫生指導下正規治療。

  ②精神護理對甲亢兒童特別重要,安靜環境,減輕壓力,避免精神刺激;媽媽應多陪伴寶寶,更多地改換阿姨都會增加寶寶的精神負擔,對治療甲亢不利。

  ③合理飲食營養 甲亢寶寶代謝旺盛,消耗增多,加之發育期營養需求也多,要求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和富含鈣、磷的食物為主,如黃豆、豬骨、水果、蔬菜等;病孩出汗多,應多飲水,以補足丟失的水分;了解和觀察孩子的飲食習慣及要求,調整好配餐。

  ④甲亢寶寶應忌碘 禁忌含碘飲食,不吃海產品、含碘藥物(如昆布、黃藥子等),不要接觸和使用含碘造影劑,就連平時打針消毒的碘酒、碘伏也應避免。

  ⑤保護眼睛防致殘 嚴重突眼的患兒,眼瞼常不能閉合,易引起角膜損傷,故應注意保護角膜和球結膜,可采用眼膏防護,有潰瘍者可局部塗以抗生素眼膏(或氯黴素眼藥水),睡覺時在眼部覆蓋紗布,以防感染。

  其他類型的多汗

  低血糖出汗:表現為不安,麵色蒼白,出冷汗,甚至大汗淋漓,四肢發冷。飲糖水可迅速緩解;注意防止寶寶過度饑餓或過度活動消耗。

  藥物性多汗:吃退熱藥過量,引起大量出汗,甚至虛脫。退熱藥要慎用,不可過量;

  還有些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傷寒、敗血症、類風濕病、結締組織病、紅斑狼瘡或血液病疾病等也常有大量出汗的表現,應請醫生鑒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