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養生食譜 冬至養生小常識

編輯:東方女性2017-04-06 15:04保健百科
字體:
瀏覽:65次
文章簡介:冬至是24節氣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從這一天開始天變得一天比一天長,天氣變得更加寒冷,那麼冬至節氣有哪些養生食譜呢,冬至養生的小常識又有哪一些呢?下麵請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冬至養生

冬至養生

  冬至養生推薦5種養生食譜:

  1.湯圓

  湯圓有著“團圓”的意思,冬至吃湯圓如今在全國都十分盛行。做湯圓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紅豆等亦是溫熱性味,有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飲食營養才會被身體吸收利用,提高機體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2.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羊肉味甘性溫,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曆來作為補陽佳品,是冬至進補的重要食物之一。羊肉的熱量高於牛肉,鐵的含量又是豬肉的6倍,對造血有顯著功效,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補血助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禦寒能力。

  3.八寶粥

  熱騰騰的八寶粥很適合冬天飲食溫熱軟的要求。中醫認為食粥可健脾溫胃,且有一定的滋陰作用,正好對抗冬季幹燥的特性。為發揮禦寒作用,我們在煮 粥的食材上可以選用偏溫熱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棗、核桃、花生、雞肉、羊肉、糯米、桂圓、山藥、銀耳等。我們不妨發揮創造力,將這些食材搭配成 美味的粥,例如:羊肉粥、雞肉粥、糯米紅棗粥、小米山藥粥、銀耳紅棗大米粥等。

  4.餛飩

  餛飩原來是北方盛行的一種食物,但現在南方人們也喜歡冬至吃餛飩。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麵”的說法。《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態相似,“餛飩”也與“混沌”諧音。冬食餛飩,有利於寒冷季節熱能的儲蓄。

  5.餃子

  “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是古代的一句古話,在現代裏今天冬至吃餃子雖然是為了治凍耳朵,不過其麵、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餃子成為了一種營養全麵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餃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蔥、韭菜、蘿卜等做餡,這些菜均偏溫熱性,對人體能起到一定的溫陽作用。

冬至養生

冬至養生

  冬至養生小常識:

  一、冬至要做好精神調養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要養生先要養心,要想養心先要做到本性善良、寬厚待人處事,要做到靜心少慮,保持精神上的樂觀與豁達,不要為一些瑣事煩心勞神,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不可以長時期的超負荷運轉,上班的人可以在午後的時候小憩一下,休息好了才能夠更好地工作。

  二、起居調養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非常注重冬季的養生,在傳統文化中認為春夏為陽,秋冬為陰,冬天的時候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起居生活,不然春天來的時候身體就會出現一係列的不適症狀,冬天天氣寒冷一定要做好各種保暖工作,最好是每天晚上泡一下腳,泡腳既可以保證血液循環的暢通,又可以保證緩解疲勞,促進睡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冬季泡腳的水溫度不要太高,要做到暖而不燙為好。

  三、運動調養

  運動是非常好的鍛煉方式,但是冬天的時候晨練最好是等到太陽出來之後,否則可能會損傷人體的陽氣,冬天的時候如果要外出的話一定要穿好衣服,不要受寒著涼導致感冒的發生,冬天的時候最好是在午後小睡一會兒,但是需要注意不要著涼,冬天鍛煉需要注意的是不適宜太過於劇烈的運動,最好是做一些動靜結合的運動,比如太極拳、瑜伽等。

  四、飲食調養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冬至來臨的時候多吃一些美味的食物,不僅僅可以使得身體得到充足的營養,還愉悅了感官實在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冬天的時候比較適合多吃一些滋補的東西,這些東西能夠給身體帶來更多的陽氣,讓人更加健康,適合冬季食用的食物有羊肉、白蘿卜、紅薯、栗子、枸杞等。

  以上內容就是關於冬至養生的一些食譜和養生小常識的介紹,希望可以給你的生活帶來幫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