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別讓養生誤區害了自己

炎炎夏日 別讓養生誤區害了自己
使用偏方土方尤須謹慎
前些日子一位60多歲的男子因為飲用了自製的藥酒導致中毒,被送到醫院進行搶救。下午4時許,醫生宣布其不治身亡。死者的兒子趙先生向記者介紹,他的父親因為身體不好前一段時間開始在一家跌打診所看病。因為效果不錯,父親送給診所老板一麵錦旗,而老板則回贈給老人一些中藥材,告訴他可以回家泡酒喝。“沒想到他第一次喝就出事了。現在我還在等法醫的鑒定結果,醫生初步懷疑是藥酒中毒。”接診的醫生也表示,吃藥一定要遵醫囑,不要輕信江湖醫生的土方偏方,最好也不要自己配製藥酒飲用。
保健書籍種類讓人眼花繚亂
前不久,一位家長領著3歲的兒子找到專家,說孩子喉嚨痛。詢問病史,原來這位家長從書上得知固元膏好,便買來不少固元膏給孩子吃。殊不知固元膏是溫性的,她孩子的體質並不適合食用。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除市場上的保健品品種越來越多、銷路越來越好外,各類保健養生書籍也成為暢銷書排行榜上的常客。從書上、網上獲得保健知識,對許多人來說已經成為習慣。記者來到羅湖書城、購書中心發現保健書籍櫃台前格外火爆。記者在深圳書城一樓的新書展板上看到,6月的20本推薦新書中,有3本是保健養生類圖書。而四樓的“中醫養生新書台”展區,形色各異的書籍不下100種。一位服務員告訴記者,每月都有好幾種新書上架。“現在人們都重視健康,這類書好賣。”
可是好賣歸好賣,但五花八門的書籍、各種各樣的說法,一時間真是讓普通人難以摸清門路。記者發現保健、養生書籍明顯有幾個特點。第一是喜歡引經據典,紛紛宣稱自己的根據是中醫古籍而來。第二是崇尚簡單、特效,讀者經過簡要學習後可以快速掌握。正如一位挑選書籍的老人對記者所說:“現在這些保健書籍太多了,有些說法還互相衝突,真不知道哪本是真、哪本是假,總之是‘寧可信其有’吧!”
書中錯誤繁多可能造成傷害
“現在養生書籍中的錯誤不是‘多’,而是‘太多了’!”醫生向記者介紹,現在市場上打著中醫旗號的保健、養生書籍泛濫,不僅誤導普通百姓的健康意識,而且已經對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實質性的損害。本文來自東方女性網m.vgf-online.com
醫生的案頭擺放著多本時下流行的保健養生書籍。“隨手一翻,很多書都有錯誤,甚至是常識性的錯誤。如有些書宣稱生吃有很多好處,甚至要生吃‘活泥鰍’。泥鰍怎麼能生吃呢?再比如說,有人解釋糖尿病的病因是‘尿裏糖分高’,其實糖尿病是胰島素障礙造成的,尿中糖分高隻是表現而已。”
保健養生書籍流行,多半是利用了中醫的固有特點,即中醫不僅是一種醫療體係,也是一種文化和哲學,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根深蒂固的影響,但大多數人對中醫不是真正的了解。因此,這些書籍無一例外地打著中醫的幌子,試圖引起讀者心中的共鳴,又紛紛標榜方法簡單、效果顯著,讓許多讀者趨之若鶩,追逐效仿。其實即使是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治療手段,自行在家中操作也可能非常危險。“許多保健養生書籍的作者本身都不是醫生,很多說法都是不準確的。長此以往,不僅傷害老百姓的健康,更傷害了中醫的精髓。